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高產奶牛午產奶量在7000kg以上,其特點是機體新陳代謝旺盛,采食量大,飼料轉化率高。目前,要想使高產奶牛的生產性能達到最佳水平,就必須提供給奶牛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充足的日糧,而在實際生產中,往往都是能量不足影響奶牛的生長、限制生產。
1存在的問題
奶牛在泌乳期,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的需要比較容易得到滿足,但是能量需要在泌乳初期容易出現負平衡,卻不能簡單地通過增加谷物飼料來滿足,這主要由于飼料中淀粉和籽實過多,使得粗纖維量相對不足,影響瘤胃正常的發酵機能,使丙酸比例增加,乙酸比例減少,瘤胃pH值降低,微生物區系改變,維生素消化率降低,結果會導致低乳脂綜合癥,奶牛酸中毒及其他代謝障礙。
如果不增加精料比例,奶牛會由于干物質的進食量不足,處于能量負平衡,使它不得不動用體脂來供給能量,于是體脂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為游離脂肪酸和甘油,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可進一步氧化供能。而體脂的分解,將會導致奶牛體重下降,限制其生產性能的發揮,具體表現為產奶量下降,無法達到泌乳高峰,代謝機能紊亂,還有可能導致發生奶牛酮病和脂肪肝。
2解決方法
2.1提高飼料適口性,增進食欲
可以利用一些香味劑增進奶牛食欲。由于奶牛對甜味反應敏感,可飼喂些甜味劑,制糖副產品糖蜜是較好的甜味劑之一,它的價格比較低廉,而市售的一些食品用甜味劑則一般價格較高,另外也可喂些甜菜絲。同時,町堅持少食多喂的原則,增加每天飼喂次數,每天可喂4~6次。
2.2改善飼料品質,提高日糧消化率
粗飼料品質越差,則消化率越低,在胃腸道內滯留的時間越長,必然影響采食量。據報道日糧中不可消化干物質是影響奶牛飼料進食量的主要因素,并且在一定限度內干物質進食量隨日糧消化率的上升而增加,但二者并不是簡單線性的遞增。當干物質消化率在52%~68%之間時,干物質進食量隨干物質消化率而增加,當消化率超過68%時,采食量與牛的能量需要量相關,而牛的能量需要量又由產奶水平決定。因此,日糧組成品種應多樣化,多品種搭配,注意采食量與消化率的協調性,盡量在產奶前期提供一些優質的粗飼料。一般在分娩后40~50天要給牛多喂一些易消化、營養濃度高的飼料,特別是過瘤胃的一些營養物質,例如蒸煮、烘焙的蛋白質精料。
2.3使用適當的添加刑,穩定瘤胃的pH值
為了滿足奶牛泌乳期能量需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高干物質的采食量,加大精粗比(60∶40),但過分地增加精料,會帶來許多副作用,一般在增加精料的同時,需向飼料中添加緩沖劑、異位酸或酵母培養物。
緩沖劑有小蘇打、食用堿、氧化鎂、膨潤土、草木灰等,一般選用碳酸氫鈉和氧化鎂2∶1的混合物。添加緩沖劑的好處是可以維持瘤胃的pH值在6.0以上,有利于纖維分解菌的生長,使纖維消化率升高;可以減少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提高蛋白利用率;可以提高淀粉酶活性,促進小腸內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可以促進乳腺對乳脂前提物的吸收,提高乳脂率。其用量為干物質的0.6%~0.8%。異位酸主要包括異丁酸、異戊酸、異己酸等脂肪酸,添加異位酸可以調節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增加纖維素的消化率,增進食欲,提高血糖濃度,增加產奶量,糾正能量負平衡。有報道指出,給奶牛每日添加85g異位酸,可以提高產奶量2.7kg。
酵母培養物(Yeastcullum,YC)是包括活酵母細胞和用于培養酵母的培養基在內的棍合物。米曲霉和釀酒酵母是目前國內外制備酵母培養物的常用菌種。YC的作用機制主要是維持穩定的瘤胃pH值,刺激瘤胃消化纖維,提高揮發酸的產量和改變揮發酸比例;YC還導致瘤胃乳酸濃度下降,有利于進食量提高。在泌乳初期飼喂酵母培養物對于穩定瘤胃環境有一定的作用,因為這期間奶牛要經歷從干奶牛飼糧到高能量飼糧的轉換。研究表明,在產奶初期每日每頭添加15~115g,有助于防止進食量的下降和提高產奶量。
2.4提高飼料的能量濃度
通常奶牛日糧中脂肪含量大約為3%,這對于泌乳期的高產奶牛來說,是不夠的,因此,可以考慮在奶牛日糧中添加脂肪提高飼料能量濃度的辦法,來緩解泌乳初期的能量不足。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對奶牛日糧中添加脂肪進行了研究,大量的研究證明,在奶牛日糧中添加脂肪,可以有效改善奶牛的能量供應,提高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改善奶牛健康狀況。其添加方式有直接添加脂肪、添加過瘤胃保護脂肪和添加脂肪酸合成物等。
可用于直接添加的脂肪,主要有植物油類、動物油脂、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油酸)。優點是改善飼料適口性,增加采食量;缺點是直接添加對瘤胃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動,降低纖維素的消化率。
2.5提供足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
在提高飼料能量濃度的同時,電需要足量的蛋白質和氨基酸,以使乳蛋白順利合成。一般建議,高產奶牛在泌乳前期,蛋白含量應恒定在17%,中后期日糧中蛋白含量應保持在13%~15%,因為在泌乳前期,奶牛體重損失嚴重,而高蛋白對體況恢復效果明顯。另外,乳蛋白合成所需的氨基酸,雖然大多數由微生物蛋白提供,但仍有30%左右是由非降解蛋白提供,而且隨產奶量的提高,對非降解蛋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所以飼糧中應適當添加保護性蛋白質或氨基酸。
蛋白質過瘤胃保護技術,包括加熱處理、甲醛處理、包被處理、單寧保護處理、乙醇處理及鋅鹽處理等方法,還有瘤胃外排速度的調控(根據日糧結構、顆粒大小及密度促進瘤胃外排速度)、利用食管溝反射(如把飼料制成懸浮液)、脫氨基酶抑制物、生物學調控及真胃或十二指腸灌注技術等。但是單靠添加過瘤胃保護性蛋白質,并不一定能提高產奶量,這是因為過瘤胃蛋白質在小腸內不容易消化或過瘤胃蛋白質的氨基酸不平衡,因此添加過瘤胃氨基酸效果更好。過瘤胃氨基酸有兩大類,第一大類包括氨基酸類似物(MHA)、氨基酸金屬螯合物、氨基酸聚合物,第二大類是包被氨基酸,選擇對pH值敏感的材料(如脂肪、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苯乙烯等),對蛋氨酸及賴氨酸進行包被處理,其在瘤胃中穩定(PH5.4左右),在真胃(pH2.4左右)內可以釋放出來,到小腸后被吸收。也可采用十二指腸灌注氨基酸技術。
2.6供應足量的纖維素
為了使補充能量添加劑的效果更佳,日糧中要有優質的干草,以提供充足的纖維量,使瘤胃產生的乙酸量增多,乙酸的生成和吸收使乳腺組織合成足量的短鏈脂肪酸。研究表明,奶牛日糧中干物質粗纖維應在17%的水平,粗纖維中的無結構性碳水化合物(NSC)必須含有35%~40%,對保證瘤胃環境和促使微生物的正常發酵會有好處。
2.7及時補充礦物質
高產奶牛每天從牛奶中排出大量的礦物質,如日泌乳30千克的奶牛,每天從牛奶中排出鈣35.7克、磷25.2克、鈉21.6克、氯41.1克,一般飼料是不能滿足需要的,必須專門供給,適當添加。一般認為添加脂肪后,鈣、鎂的添加量應分別提高到飼草干物質采食量的0.9%~1.0%和0.2%~0.3%;適當添加碘,可顯著提高產奶性能,一般認為碘化鉀在日糧中添加量以10mg/頭?日為宜,碘添加量過高時產奶量反而下降,在一定范圍內飼料中添加鋅鹽時,牛奶的含鋅量隨之增加,試驗還表明飼料中添加蛋白鋅比氧化鋅更易吸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