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目前我國肉牛場飼養后備牛,自己擴繁的模式幾乎沒有。也缺乏相關研究,我們僅借用奶牛方面的技術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個成功的牛場一定有高質量的后備牛。它們有優良的遺傳潛力,為提高整個牛群的產奶量提供了可行性。然而,只有在最佳的生長條件下,其遺傳潛力才能發揮出來,飼養環境和營養水平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后備牛飼養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獲得相對持續的增長率,使后備牛能夠在16月齡左右擁有適于配種的體格,并在25-26月齡左右產犢。
一些管理者認為后備牛飼養階段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所以"養活"即可,不必投資過多,還有一些管理者在后備牛早期就喂給足夠量的粗飼料和精飼料,尤其是能量飼料,以使其獲得超常的生長速度,從而提早配種。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盡正確。
為達到最大程度的遺傳進展,人們需要在牛后備期階段就能夠精確地辨認出其未來生產潛力。后備牛的生長發育及體重變化和產奶量、犢牛性能之間有很大關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