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犢牛哺乳階段的飼養和管理是養牛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過去奶牛場采用群養犢牛,由于管理粗放,下痢、肺炎、付傷寒、臍帶炎等病患病率很高,使犢牛生長發育受阻,死亡率提高,給養牛者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犢牛死亡主要以腹瀉為主,特別是在7~30日齡表現尤為突出,糞便呈水樣,以白痢、黃痢為多見,少數出現血痢,均以下痢大、次數多、病程長為特點,伴有背毛粗亂,嚴重脫水,體溫呈馳張熱,一般患病后4~5天虛脫、衰竭死亡。
犢牛出生后7天內前三胃(網、瓣、皺胃)不具備消化功能,瘤胃沒有形成纖毛蟲區系,只能被動地吸收營養。同時機體不具備免疫球蛋白和抗體,必須靠后天補充獲得,而這兩種生物蛋白是抵抗病菌侵襲、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主要因素,所以犢牛出生后7天是患病和死亡的高峰時期,抓好犢牛這一時期和整個哺乳期的飼養管理是提高犢牛成活率的關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