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牧區綿羊產羔多集中在3~4月間,此時晝夜溫差大,初生羔羊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病或死亡。
一、影響羔羊成活的主要因素
1.營養因素
冬季牧區牧草枯萎,飼草營養價值較低,而且天氣寒冷,羊體熱量散失較多,致使生產母羊在整個懷孕期,多維持在饑餓和半饑餓狀態中,母羊體質弱,產羔不產奶,羔羊先天發育不良,出生后因缺奶而體況差;或吃不到初乳,得不到母源抗體的保護;或由于慢性饑餓,發生異嗜,引起"毛球癥"的發生,或由于哺乳期,汲取營養不足,母羊奶質差,羔羊發生代謝功能紊亂,常發生羔羊"瘋病"。
2.管理因素
產棚設施不全且設計不合理,清掃消毒不徹底,護理不周,人工哺乳不合理等,造成羔羊發生疾病。
二、提高羔羊成活率的綜合措施
1.合理放牧
①合理放牧冬季放牧時,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燥、水源較好的牧地,注意先放陰坡后放陽坡,先放溝底后放溝坡,先低草后高草,使羊少走路,多吃草;要堅持頂風出、順風歸,使羊對寒冷逐漸適應。
②及時補飼在冬春枯草期,宜實行放牧加補飼的方式,這樣,既可以減少體力消耗,又有利于保膘、保胎。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般要求每只羊貯備干草300~500千克,精料100~150千克。補飼從11月開始,一直到翌年5月初。一只成年羊每天補飼0.5~1.0千克。每只母羊每天補飼混合精料0.2~0.3千克。另外,要注意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添加,有條件的還要添加一些胡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
2.建好產棚
要根據生產母羊的多少修建相應規格的產室、育羔室、仔母保暖圈等。
3.恒溫接羔
生產母羊進入產棚前,要對產棚進行嚴格的消毒,使產室溫度維持在12~14℃,保育圈溫度維持在8~12℃,大羔室溫度維持在5~8℃;空氣流通,嚴防賊風侵入和煤氣中毒。
臨產母羊進產室分娩,應注意產室的衛生,及時把羊水和胎衣清除掉,防止產室濕度過大或臟物污染產室;分娩后應在產室內停留3~5天,吃奶護理不出屋,以適應外界環境。4~6天后進入育羔室。15天后,根據羔羊的體質情況,若天氣好,可適當在產棚外面的活動圈內運動,并進入大羔室,此時要做好以下工作:①供給羔羊適當宜消化的優質干草,扎成草把,讓羔羊學吃草,鍛煉消化功能;②給羔羊補適當的鹽、水、精料和多汁的飼料,如胡蘿卜等;③在天氣較暖和時,逐漸增加羔羊在室外的活動量。
4.補飼催奶
根據母羊群膘情,在產前1個月加強補飼精料和優質青干草,特別是膘情差的母羊,要分群并適當多補一些。對產羔不產奶的母羊適當加大精料補飼量,并給予下奶的藥物和大麥芽等進行催奶,同時增加羔羊哺乳次數。對15日齡以后的羔羊要做好"五補"工作,即補配合精料、補水、補胡蘿卜、補鹽、補優質青干草。為了能更好地解決羔羊缺奶問題,還應飼養一定數量的保姆奶牛和奶山羊。
5.改善圈舍衛生
為了減少病原微生物的侵染,產棚要勤打掃、勤消毒,勤換日曬過的羔床墊糞,使產棚保持清潔干燥,溫度適宜恒定,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6.重視防病工作
①初生羔羊可口服或注射抗菌藥物防病,5萬單位青霉素、5萬單位鏈霉素,用5%葡萄糖稀釋后口服,1天兩次,連服3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②懷孕母羊產前1個月注射三聯四用苗,防止羔羊痢疾,嚴格按免疫計劃做好羔羊口瘡、羊痘等傳染病的預防。
③大羔補飼時要重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添加劑的補充,防止異嗜和瘋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