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間,我縣共發生了89頭次的豬咬尾、咬耳現象(均為個體養豬戶),現將發生過程及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發生情況
1.1發生咬尾、咬耳癥的豬,均為長約和約長雜交后代豬。
1.2仔豬轉群后每欄10~14頭不等。其中70~80日齡、體重為18~25kg的35頭;90日齡、體重30kg以上的54頭。
1.3同群豬發生咬尾、咬耳癥時,一經見血,則群起而咬之,很快出現全群互咬。
2治療
豬出現咬尾、咬耳現象時,除雜交后代的特點,主要應從營養缺乏入手,以添加微量元素和健胃消食藥物為主。治療方法為:含硒微量元素1份(500g),Na2SO4(芒硝)1份,二者混拌均勻后,飼料中按1%加入,混拌均勻后喂飼。結果發現月齡短、體重偏小的豬群,在喂飼后第3~4天互咬癥狀停止;而月齡長,體重較大的豬群,在第5~6天停止互咬。
3體會
3.1洋種豬雜交后代,比較強悍好斗,食后活動時間長,常發生咬斗現象。應加強飼養管理,以每頭占地1平方米為宜。
3.2良好的環境條件,有利于豬的生長發育。特別是冬春季節,舍內要保溫防潮,清潔干燥。而低溫高濕易發生咬尾、咬耳癥。
3.3月齡短、體重偏小的豬,由于抗應激能力差,對某些元素不足或缺乏反應敏感,一旦營養得到改善,咬尾、咬耳癥狀消失快。而月齡長、體重較大的豬,由于抗應激能力較強,發生咬尾、咬耳癥時,互咬嚴重,營養改善后,互咬癥狀消失較慢。
3.4從治療效果看,微量元素不足或缺乏,是造成咬尾、咬耳的主要原因。飼料中加入含硒微量元素,該癥狀可在5~6d內停上亡,其主要成分有Fe、Zn、Cu、Mn、I、Co、Se等。據陳才勇等(2002)引自Haie等(1987)試驗發現,動物在生長早期缺乏Mg、Fe、Zn、Cu、Mn、I、Co、Se等營養元素,會產生驚厥,不耐應激等異常表現,這些往往會促進互咬和打架;如果這些元素在斷奶后缺乏,動物也會表現異常行為,但這些異常行為可以通過食物中添加這些營養物質來消除。
3.5飼料中所加Na2SO4(芒硝)能促進胃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有健胃消食作用。營養得到改善后,豬群咬尾、咬耳癥狀很快消失。
3.6目前一些農村養豬戶,在濃縮料中加大玉米面和糠麩的添加比例,造成日糧營養不平衡,特別是仍有用肉仔雞料喂豬,造成營養嚴重失調,人為的造成咬尾、咬耳癥發生,這種現象應盡快糾正。
雖然豬咬尾、咬耳癥的原因復雜,但如果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日糧營養全面、合理,就可以杜絕該現象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