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免疫注射一直是控制豬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長期以來,畜牧獸醫部門一直很重視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常稱豬三大傳染病)的免疫及仔豬副傷寒的免疫,使上述各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發病率顯著減少。據筆者了解,目前全省各鄉鎮豬的免疫注射仍是豬瘟單苗或豬瘟、丹毒、肺疫三聯苗及豬“五號病”疫苗,個別地方(或豬場傭仔豬副傷寒苗。根據當前豬常發的傳染病來看,筆者認為,應增加豬鏈球菌病的常規免疫。
豬鏈球苗病,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主要表現敗血性癥狀,故稱豬敗血性鏈球菌病。據筆者的臨床經驗及查閱相關資料,1990年前該病少有發生,少見報道,1997年后的近六年時間,該病已成為報道最多的豬傳染病(特別是2001~2003年),也是近六年來筆者臨床診治的豬傳染性疾病中最多見的疾病。據統計,本校獸醫院2003年1~12月共診治了400余頭豬敗血性鏈球菌病,其中甕安縣平定營一個290頭的豬場6月初發病診治89頭(根據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實驗室檢查、療效觀察綜合診斷為豬敗血性鏈球菌。。
豬敗血性鏈球菌病主要發生于仔豬、中小豬、育肥豬、母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見于5~10月,天氣熱,發病率、病死率高,部份最急性型病例來不及治療或剛用藥治療后就死亡。仔豬多表現神經癥狀,病死率極高,一般豬多數表現為急性型,主要表現:體溫升高達41~43℃,不食,精神差,便秘,發病2~3天后表現跛行或行走不穩,發病3~5天后耳、胸、腹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紫紅斑。個別癥狀不典型,部分豬為混合感染,多與豬瘟、仔豬副傷寒等繼發或混合感染。該病菌易產生耐藥性,青霉素等常用抗菌素療效不佳,且其它藥物須連續大劑量用藥2~3天以上方有效,治療費用較高。發病范圍廣,全國多個地區均有病例報道。究其原因,可能是該病原廣泛存在,通過豬體繼代傳播后毒力增強之故,同時,未得到免疫的重視。因此,該病現已成為豬常發、多見的主要傳染病,對養豬業的危害較大。
1998年筆者將臨床診治該病的情況向都勻市畜牧局獸防站疫苗門市部匯報后,他們進過一批豬鏈球菌苗,之后一直未進此疫苗,經詢問,說上級部門未調撥此疫苗。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1)省、各州市畜牧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豬敗血性鏈球菌病,并組織人員對各鄉鎮發病豬及豬場病豬進行調查診斷。(2)將豬鏈球菌病列為常規免疫。(3)建議相關生物藥品廠研制安全、有效的豬鏈球菌聯苗,如豬瘟、鏈球菌二聯苗或豬丹毒、肺疫、鏈球菌三聯苗或豬瘟、丹毒、肺疫、鏈球菌四聯苗。(4)一旦發生該病,建議首選藥為鹽酸林可霉素(廣東海康獸藥有限公司生產)、百菌清(重慶市獸藥廠生產)、強力四方抗菌星(吉林市四方獸藥廠生產),配合退熱藥(如,明星二號等)按說明量靜注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上述藥物經近幾年筆者應用,療效較好,優于青霉素等其它抗菌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