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豬附紅細胞體病(老百姓稱豬紅皮病)是由豬附紅細胞體寄生于豬的紅細胞或血漿內而引起的一種血液傳染病。該病的發病特點是:發病率高,死亡率低,患病豬貧血、黃疸,生長遲緩。在豬病門診中占總數的38%,筆者于2003年6月至今共收治豬附紅細胞體病病例1514例,用長效土霉素注射液(江西民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5毫升/支)結合對癥療法治愈1365頭,治愈率達90.2%。
1、發病情況哺乳仔豬發病為308頭,占收治病豬的20%,懷孕母豬發病的為209頭,占14%,育肥豬發病的997頭,占66%。本病易與其他疫病混合感染,往往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該病使不同品種和年齡的豬均易感染,其中仔豬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最高,本病多發生在夏秋季節,傳播與吸血昆蟲有關,有關應激因素也可引起此病。
2、臨床癥狀特點:
(1)哺乳仔豬急性發作,表現為高熱,可視粘膜蒼白,耳尖發紫,以及至全身,出生1小時開始死亡,2~3天全窩死亡。
(2)懷孕母豬可分急、慢性感染兩類,急性的癥狀有厭食,發燒(40~41.7℃),厭食長達1~3天之久,發燒通常發生在分娩前的母豬,持續至分娩后,分娩過后有的母豬陰部水腫,分娩后,產乳量降低,仔豬發育不良,慢性的除貧血,發紫斑等癥狀外,常便秘、拉稀交替出現,疑似豬瘟癥狀。
(3)高度應激的育肥豬的發病在臨床上較多見,多呈亞急性經過,發病突然,不能站立,食欲廢絕,體溫40~41.5℃,可視粘膜蒼白,耳尖至全身出現紫色斑塊,手壓不褪色。
3、剖檢變化
病死豬剖檢可見粘膜,皮膚發紫;血液稀薄呈淡紅色;淋巴結水腫變大,切面外翻:肝臟腫大變硬,呈土黃色或棕黃色,膽汁膠樣;脾臟腫大變脆;胸腔、腹腔積液,心包液也有明顯增多;腎臟、腸道粘膜、膀胱粘膜,可見點狀出血。
4、實驗室檢驗
(1)耳尖采血樣,取1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0.85%的鹽水稀釋,400~600倍下鏡檢,在暗視野下,可檢出附著在紅細胞上的病原體,紅細胞因被病原體附著而呈星芒狀或齒輪狀。
(2)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鏡檢,病原體呈藍色,紅細胞呈紅色,在紅細胞表面猶如一個個鑲在紅寶石上的藍寶石,每個紅細胞附著的病原體數量不同,少則3~5個,多則17個。
5、治療措施
已發病及時做出正確診斷,馬上注射長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毫升,同時肌注一次適量血之緣(江西民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10毫升/支)、VB12等作為輔助藥物治療,以防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對病情嚴重持續高熱的要肌注熱毒清,按體重大小分別注射5~10毫升,精神沉郁沒有食欲的要靜滴5%糖鹽水,VC、VB1、VB6等,有必要肌注華西膽效,促進開胃,增進食欲,經上述措施病情將有效控制。
6、典型病例
(1)盤陽鎮西盤陽村養豬戶夏某飼養母豬16頭,2003年8月6日先后有4頭母豬臨產,表現高燒不退,全身發紅,毛孔有出血痕跡,陰部腫脹,兩眼略腫,有眼屎分泌物,體溫升高至41℃,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隨即把病豬用長效土霉素深部肌內注射15毫升,分三點注射;肌注熱毒清10毫升,同時肌肉注射血之緣5毫升,20毫升VB12;對兩頭嚴重的除上述措施外,還靜脈注射5%糖鹽水800~1000毫升,VC40毫升、20毫升VB1、20毫升VB6,肌注穿心蓮20毫升,以增進食欲,迅速恢復健康,除1頭特別嚴重死亡外,其余均治愈。
(2)盤陽鎮山子坡村養豬戶張某飼養肥豬626頭,2003年10月份先后有5欄40頭豬發病,病豬表現食欲廢絕,體溫40~41.5℃,可視粘膜蒼白,全身有紫斑,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后用長效土霉素、熱毒清、血之緣、VB12等,除7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對未發病豬群按體重分別注射長效土霉素,飼料中拌入土霉素原粉,濃度為0.20%。
7、小結
(1)初生仔豬發病急,有時來不及治療,因此在產前多消毒,在飼料中拌入適量抗生素,連喂3~5天,可有效防止。
(2)該病病原體主要寄生于紅細胞,使正常的細胞破壞、減少,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常繼發其它傳染病而引起混合感染,故治療效果差,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3)該病早期癥狀與感冒相似,后期癥狀與豬瘟相似,臨床上要鑒別診斷。
(4)長效上霉素注射液比較稠,每個注射點不能超過5毫升,同時針頭、注射部位要消毒好,以防感染。
(5)筆者建議廣大養殖戶除平時做好消毒、藥物預防工作外,可按實際情況對健康豬群注射適量的長效土霉素,以預防本病的發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