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仔豬是指初生到20千克~25千克重的豬。仔豬階段是豬最易發病死亡的難養時期,死亡率高達30%。現將提高仔豬育成率和育成重的技術介紹如下。
一、及時吮吸初乳。仔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必須吃上初乳才能獲得免疫抗體。仔豬出生后必須盡快讓其吃上初乳,對弱小仔豬應注意輔助,并讓其吸吮前部乳頭。
二、增加保溫設施。初生仔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容易因凍餓而死或被壓死。仔豬要求初生溫度在32~34℃,一周后方可降至30℃以下。在母豬欄內增設仔豬保溫箱,可使仔豬局部取暖。保溫箱可用木板自制,長寬高為1米×0.5米×0.7米,內側底部留一個0.25米×0.30米的門供仔豬出入。箱蓋下安裝紅外線燈泡和電熱器,蓋頂連接一個控溫儀,箱內就可保持適宜的溫度,此法可有效提高仔豬成活率。
三、母仔離地飼養。傳統豬舍的母仔豬均在地面上飼養,仔豬直接與糞尿接觸,容易導致白痢病的發生,降低增重和成活率。例如,某豬場采用地面飼養,仔豬成活率僅在70%左右,改為全漏縫地板(竹制、塑料制)離地飼養后,仔豬成活率達到93%以上。
四、生后3日補鐵。仔豬每天約消耗7毫克鐵,而奶中僅能供應1毫克,產后4天即可因缺鐵而造成貧血、下痢,影響增重和成活。據試驗,仔豬肌注1毫升高濃度"牲血素",可增重18%~21%,降低發病率25%,而每頭成本僅0.3元左右。
五、增加防壓設施。由于瘦肉型豬及雜交母豬個體大、反應不靈敏、哺乳性能較差,壓死仔豬現象比較嚴重,需增設母豬產仔架等防壓設施。產仔架可用6厘米以上的鐵管自制,長寬高為2.05米×0.65米×1米,也可到廠家購買。母豬可于產前1周進產仔架飼養。
六、加強補料護理。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需在飼喂的全價配合料中添加外源酶,以提高飼料適口性和消化利用率。在7~14日齡訓練吃料階段,要少喂勤添,日更換3~4次,促使調教早日成功。仔豬進入旺食階段,喂食不要過飽,更換飼料要逐步過渡,并嚴禁使用發霉變質飼料。欄圍要干凈衛生,做好疫病的預防工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