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19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現在家鄉變化大,不僅路通了,環境也變好了,我們住在這里舒心、安逸。”重慶市豐都縣虎威鎮鸚鵡村三組村民楊亞榮笑瞇瞇地說。
14日,筆者了解到,曾經的鸚鵡村基礎條件差、主導產業投入不足、發展速度緩慢、農民收入低。近年來,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潤澤下,這個曾經的貧困村開始大變樣,呈現出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產業從單一到多樣、環境更加和諧美麗的景象。
交通便捷環境變美
“過去趕場至少要走半個小時,現在10分鐘就夠了。”楊亞榮告訴筆者,以前村道路沒有硬化前,一到下雨天就變得泥濘不堪,不但不能通車,連人都下不去腳,出行非常不便。如今出門趕場都是坐車,比以前方便多了,真是省時又省力。
“以前經過人力搬運才能把農產品運到公路邊,現在車輛可以直接開到地邊裝玉米、拉洋芋,節省了勞動力。公路通了,城鄉距離‘縮短’了,村莊也變美了,來休閑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收入增加了。”楊亞榮說,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返鄉發展。
虎威鎮鸚鵡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付吉說,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鸚鵡村在慢慢發生變化。目前,6個組的公路全部硬化,2019年修通了村委會到花果基地的雙向兩車道3.98公里,轄區內水泥公路達到了25公里。
此外,為改善村莊環境,村里開發了清潔工程、公路養護、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并在主干道兩側建起防護欄,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村道清潔了、河流清澈了、環境變美了。
村民不等不靠加油干
“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我再怎么努力也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近日,在虎威鎮鸚鵡村6組村民秦光海的養牛場內,他一邊給牛兒們添加飼料,一邊樂呵呵地對筆者說。
據了解,秦光海在2014年以前,一直在外地建筑工地務工維持生計。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后,他返鄉大膽養殖肉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牛場規模越做越大,養牛場從原來的200平方米發展到3000平方米,還成立了豐都縣生旺養殖專業合作社。
“這人不努力就一定比不上別人,現在國家有這么多好政策,我們更應該自立自強,不辜負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期望。”談起感受,秦光海滔滔不絕地說,今年6月出欄了80多頭肉牛,毛收入達到了100多萬元。如今,秦光海不僅蓋起了小樓房,還購買了車輛,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我們在牛場務工,見活兒就干,一年有4萬塊的收入。”鸚鵡村4組村民余龍夢樂呵呵地告訴筆者,只要自己肯干肯吃苦,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我們養牛場長期聘請了4位員工,他們是拿年薪的,每人每年有4萬元的收入。”秦光海告訴筆者。
整治危房村民笑開顏
“以前,鸚鵡村經濟條件較差,村民收入較低,居住條件也不好。”付吉向筆者介紹,因此,近年來,該村把人居環境改善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目前已全面完成危房改造、農房“四改”、風貌改造等工作。
“我現在的房子住起來很安全,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擔驚受怕了,生活環境也比以前好多了。”鸚鵡村三組村民楊家太感慨地說,她以前的房子是D級危房,年久失修,十分破舊不堪,每次刮風下雨就擔心房屋會垮,住在家里非常擔心害怕。
而如今,楊家太已住進了新家,電、水、網都通了。筆者看到,她的房子是兩間一樓一底的磚房,外加一個寬敞的廚房。廚房的灶面貼了瓷磚,做了淘菜盆、水缸、碗柜和菜板,墻面貼了瓷磚,還添置了冰箱和洗衣機。廁所也貼了瓷磚,安裝了便盆。此外,屋內還添置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布置十分溫馨。
筆者在該村還看到,很多村民都進行了農房“四改”和風格風貌改造,院子里和公路邊放置了垃圾箱,村民出門都將生活垃圾倒進垃圾箱內,再也不亂扔生活垃圾了。村民的院壩都硬化了,廚房、廁所、圈舍變得整潔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目前,鸚鵡村完成D級危房改造28戶、C級危房改造17戶,農房四改完成16戶等,村民居住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相關標簽:豐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