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現在溫度正合適,菌絲長勢正常,但要注意溫度一旦超過30度,一定要及時霧水降溫,防止菌絲壞死……”8月21日,在河南省南召縣馬市坪鄉高莊村貧困戶陳會的香菇棚內,村文書王廣遼正在給她指導管理知識。
“多虧了廣遼叔,我家的香菇才發展現在的規模。”家里沒有勞力、又不懂技術的陳會滿懷感激地說,“再有1個多月,我這1萬袋香菇就出菇了,根據當前的行情,每袋凈賺4元不成問題,今年能收入三四萬元。”
貧窮的滋味,王廣遼自己嘗過。當時,家里的兩個女兒,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妻子在家照料重度殘疾的母親,負擔重,收入少,女兒上學的花費大部分都是貸的款。2016年,王廣遼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
王廣遼有股倔勁,要靠自己甩掉“窮帽”。家里原來養有十幾只山羊,他利用到戶增收扶持資金和小額扶貧貸款擴大養殖規模。2017年底發展到100多只,光榮脫貧。由于樂于助人,人又實在,深得群眾擁護,在2018年村“兩委”換屆時,王廣遼高票入選村委,成為村里“三大主干”之一。
陳會家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兒子患先天性圓錐角膜,在鄭州上大學。丈夫患有嚴重甲亢,為了供兒子上大學,攢錢給兒子治療眼疾,只要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外出務工。家里只剩下陳會在田里務農,還要照顧上小學的小兒子。
針對陳會家的貧困狀況,王廣遼鼓勵她種植香菇致富,平時經常做技術指導,忙時還組織村里群眾到她家幫工。除了陳會一家,王廣遼還帶動全村12戶貧困群眾種植香菇13萬袋,“今年村里至少還有7戶貧困戶能靠香菇脫貧。”王廣遼盤算著。
自從當選村委擔任村文書,王廣遼就下定決心幫助村里貧困戶摘掉“窮帽”。“脫貧不能忘黨恩,致富要帶上鄉親。不能辜負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我要幫助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王廣遼說。
南召縣是傳統香菇種植大縣,縣里成立食用菌產業扶貧專班,出臺一套優惠政策,村里建起香菇大棚基地,配套修建儲藏冷庫,扶持貧困群眾發展香菇產業脫貧致富。
有了扶貧好政策和產業扶持,王廣遼決心大干一場,他低價出售自家的100多只脫貧羊,騰出手來,帶頭種植袋料香菇3萬袋,鉆研香菇種植技術,指導貧困群眾學技術,解決種植難題。
王廣遼自從進了村委,都是操的村里的心、群眾的心。村黨支部書記陳家才說,“他對各家各戶的情況了如指掌,群眾種的香菇、養的山羊,他比人家都操心。”在一起“搭班子”這一年多,陳家才深有感觸,“不管啥工作都是盡力往前趕,說他任勞任怨一點都不過。”
高莊村位于馬市坪鄉南部,地處深山。從村里到鄉政府一共15公里,中間要翻一座大山,沿途還有一段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廣遼總是把群眾掛在心上,對自己卻‘摳門了’”。陳家才一提起王廣遼就來“氣”,“這兩年去鄉里開會、送材料,都是他騎摩托車去,哪怕是遇到下午還有會,中午都不肯在街上吃碗扯面,非要往返30公里回來,在家吃碗粗茶淡飯下午再去。”
“五十多歲的人了,之前都沒有摸過電腦,也不會玩智能手機,現在為了村里工作,硬是從‘門外漢’練成了‘行家里手’”。南陽市地震局駐高莊村第一書記賀建勇說起王廣遼贊不絕口,“現如今打字、復制粘貼、下載表格都能熟練使用,而且不論啥時候,工作上隨叫隨到。”
如今的高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全鄉的三類村倒數第一名一躍成為一類村,在脫貧攻堅、農村改廁、護林防火、秸稈禁燒等各項考核指標均獲得滿分。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鄉風文明撲面而來,香菇產業蒸蒸日上,村集體經濟蓄勢后發,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可以說,高莊能有今天的變化,一多半的功勞都是廣遼的!”陳家才很是佩服。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