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9 作者:佚名 來源:半月談網
記者來到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看著漫山遍野的獼猴桃,被套著袋子,十分誘人。據悉,這片獼猴桃基地綿延近120平方公里,由于紅心獼猴桃甜度與口感遠高于綠心獼猴桃,所以該基地的獼猴桃曾在2018年創造4000箱獼猴桃40分鐘在建設銀行善融商務電商平臺上售空的銷售佳績。
然而據獼猴桃產業園負責人,六盤水市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光汝介紹,幾年前的這里和現在完全不是一番景象,這家企業雖是國企,但之前一直面臨著資金短缺問題,獼猴桃產業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這使得獼猴桃的種植、研發、加工、銷售都存在著發展瓶頸,所以,以前這里的獼猴桃種植面積很小,大部分土地都被農戶用來種玉米,不僅產量和經濟效益低,對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環境破壞也嚴重。
再加上貴州省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生態環境脆弱,全省喀斯特出露面積占71%,石漠化區域占20.39%。2015年,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貴州就有3個,全省88個縣中66個縣處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省貧困人口623萬,占全國貧困人口的8.9%;貧困發生率18%,比全國高10.8個百分點,這使得貴州省的脫貧攻堅不僅是全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更是難點。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調研時指出,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保障和改善民生,最主要的是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希望貴州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以往的扶貧工作,不少都是一家一戶發放扶貧貸款,讓村干部帶領農戶搞種植、搞養殖等等,實踐證明效果不佳,不少農戶因養殖、種植技術不足、銷售經驗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做了賠本買賣,不僅沒有脫貧,還欠了貸款,如何轉變傳統的扶貧模式,如何籌集資金,如何利用資金,考驗著扶貧干部的智慧。
就在此時,貴州六盤水的扶貧企業——六盤水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將貸款的目光轉向了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以往建行貸款大都面向政府及大型央企、國企,但作為國有大行,不同于普通企業,中國建設銀行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的號召下也提出了“普惠金融”戰略,這使得六盤水農投公司將扶貧的目光轉向了貴州建行,最終與貴州建行達成共識:唯有產業扶貧,才有扶貧后勁,通過支持龍頭企業規模化流轉土地和全產業鏈經營發展,在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的資金支持、智慧支持等多方位支持下,實行“龍頭企業+金融+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扶貧新模式,其中農戶只負責種養,不負責銷售,不承擔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小農經濟面臨的小、散、弱的風險迎刃而解。
針對建行如何實施多方位的支持這一問題,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行長李洪茂向記者說到:為解決獼猴桃項目中所雇傭的農戶專業化知識不足的問題,建設銀行開辦“田間地頭的建行大學”,以建行大學走進獼猴桃產業基地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為農戶們帶去了預防電信詐騙等金融知識,同時邀請種植專家現場講解獼猴桃種植技術要點,以及貴州分行合作,先后舉辦了四期扶貧干部培訓班,共培訓240人,這些活動都切切實實為當地扶貧工作提供了智慧支持。
獲得各方面支持的六盤水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最終將3萬畝獼猴桃老基地進行提升改造,同時建起1.2萬畝新種基地,商品率由過去的4成提高到8成,實現生產、銷售、加工、冷鏈等三次產業的有機融合,打通整個產業鏈,為做大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獼猴桃產業園已經開始進入經濟效益的收獲期,以獼猴桃為基礎的一系列產業鏈日漸完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據獼猴桃產業園務工的農戶劉倫說:“過去這邊的人都是靠種植玉米,一年一畝地平均也就一二百元收入,現在土地流轉了,農戶在獼猴桃基地務工收入每天70元,除勞動收入外,土地流轉收入也達到每畝地800元,遠高于之前的玉米種植收入,此外獼猴桃公司還把將企業利潤的8%-10%分紅給我們。”
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一整套以獼猴桃為中心的完整產業鏈,帶動農戶19075人土地流轉,人均增收3780元/年,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71人就業。”胡光汝說。
建設銀行貴州分行行長李洪茂還告訴記者:“實踐證明“龍頭企業+金融+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扶貧新模式是可行的,所以我們后來還為畢節矮化蘋果、貴陽蔬菜、黔西南食用菌等農業產業化扶貧項目授信超過32億元,投放貸款近16億元,帶動了643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相關標簽:貴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