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9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我們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舉措,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脫貧產業,讓廣大貧困戶增收受益,加快脫貧步伐。”昨日(8日),重慶市豐都縣栗子鄉金龍寨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孫中華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金龍寨村轄4個村民小組,現有327戶1266人,該村是全縣2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9年度動態調整后,全村建卡貧困戶50戶227人,建卡貧困戶將在2019年度實現全部脫貧。
發展中藥材產業初具規模
“這個東西叫白芨,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我家種植了5畝,兩年后盛產,按目前市場行情,預計每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貧困戶向德明手指眼前的一片植物對筆者說。
向德明家因其本人生病致貧,為了減輕負擔,妻子在外務工,他獨自在家沒有技術,也沒有收入來源。駐村工作隊便幫助向德明家制定脫貧措施,并多次帶他考察產業項目,最后通過不懈努力,向德明通過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用于種植中藥材白芨。
孫中華介紹,向德明是金龍寨村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的一個縮影。今年年初,他們邀請“太極集團中藥材種植公司”專家一行來村里實地考察,通過對海拔、氣候、土壤進行分析論證,認為該村非常適宜種植白芨、前胡等中藥材品種。
“駐村工作隊協助村上迅速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與該公司簽訂了訂單收購合同,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模式進行種植。”孫中華說。目前,全村種植中藥材前胡等120余畝。涉及4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17戶。
據了解,該村發展的中藥材產業,屬于村集體通過流轉土地種植的有80畝,投產后,預計還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6萬元/年,20余戶農戶通過流轉土地直接受益。同時,產業基地可解決當地40余人就業,務工人員收入平均在1500元/月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
“金龍寨村是全市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村之一,為了發展鄉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帶動當地消費。近年來,我們把道路修建作為脫貧攻堅工作重中之重,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新成效。”金龍寨村黨支部書記向小明說。
自脫貧攻堅以來,該村投資800余萬元,硬化村社道路7.2公里、新修產業路1.5公里、機耕道1.5公里、人心便道8公里;整修灌溉渠道1.57公里、新修灌溉渠道3.7公里;新修產業用蓄水池4口、人飲水池3口、整修山坪塘6口;新修生態養豬場300平方米一座。
向小明介紹,該村還利用山東棗莊市對口支援資金150萬元,在金龍寨一組建設完成對紅軍寨進行修復,同時配套人行步道600米、觀景亭一座及旅游廁所一座;利用三年規劃的扶貧項目資金65.7萬元,現正開工實施泥結石公路3.2公里和人行便道4.1公里。
“隨著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的逐步完善,有效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突破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瓶頸,惠及轄區所有群眾,有效地助推群眾增產增收,成效明顯。”向小明說。與此同時,也有效地助推了轄區鄉村旅游蓬勃興起,截至目前,全村發展鄉村旅游經營接待戶19戶,已具備接待能力200人次,并帶動了當地土特產熱銷,農戶不再為銷路發愁。
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
“目前,駐村工作隊協助村支‘兩委’還把全村貧困戶中重病、重殘人員納入了低保范圍,有效保障了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戶基本生活,進一步增強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孫中華說。
住有所居、病有所醫,是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重要組成部分。采訪中筆者了解到,自去年以來,金龍寨村完成C級危房及風貌改造38戶,完成D級危房改造7戶和兜底搬遷1戶,完成農房“四改”177戶,并已完成村、鄉、縣三級驗收。醫療保障方面,目前,村內有衛生室2個,常年有鄉村醫生坐診,有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能滿足一般病的診治,并經排查,所有建卡貧困戶家庭成員均參加了農村醫療和社會保障。
向小明介紹,為改善居住環境,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該村開展了“百日清潔行動”和村莊清潔行動,制定了環境衛生村規民約,督促農戶隨時對自家房前屋后及室內進行清理規范。同時,評出清潔文明戶、最清潔衛生戶,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通過開展活動,增強了群眾的自覺性和內身動力的激發,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的文明素質得到提高,全村整體對外形象也得到極大提升。”向小明說。
相關標簽:豐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