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寧縣造林合作社搶抓春季植樹時機,再掀造林高潮。 大寧縣林業局供圖
季春時節,氣候溫暖,山西多地造林合作社搶抓春季植樹時機,再掀造林高潮。近年來,山西大力推動生態扶貧,生態環境從荒蕪脆弱到綠色宜人的同時,種出來的“綠色銀行”讓眾多貧困戶在興林增綠中脫貧致富。
日前,在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昕水鎮當支村,當地造林合作社又種下超4230畝的人工林。造林播綠、生態管護讓這個小山村煥然一新。截至目前,諸如此類的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在大寧縣達37家。
造林播綠、生態管護讓山村煥然一新。 大寧縣林業局供圖
年過六旬的馮還堂是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曲峨鎮白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成為當地造林合作社第一批成員,年收入增加超萬元(人民幣,下同),已如愿脫貧。“政府定規劃標準,造林合作社承包林地種樹,驗收合格后政府買林,付給我們種樹養護的錢。”
馮還堂坦言,以前為了生活,他下過煤窯,賣過豆腐,進過鐵礦,因為沒有技術、工資不高,常年在外奔波也未能改變他貧困的生活。如今在家門口靠種樹脫貧致富,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陪伴家人,自己很開心。
大寧縣林業局局長馮曉明介紹,2019年,大寧縣購買式造林、生態扶貧經驗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截至目前,37家合作社共有社員1991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1578名,種植20多萬畝經濟林和生態林,人均年勞務收入超1.5萬元。
素有“三川十塬溝四千,周圍大山包一圈”之稱的大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生態脆弱和貧困高發在這里疊加。如今,荒山變綠林,昔日坡大溝深,惡劣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漫山遍野的生態經濟林也成為當地貧困戶的“搖錢樹”。
同樣發展生態扶貧的臨縣是呂梁市乃至山西脫貧攻堅和生態修復的主戰場。臨縣林業局局長高翠文介紹,目前,臨縣已組建造林合作社291家。吸收勞力1.3多萬人,其中貧困勞力1.01萬人,人均年勞務收入達8000元以上。
多年前,一場車禍讓臨縣林家坪鎮南圪垛村劉崇貴一家陷入困頓。2017年,當地成立造林合作社后便將夫婦二人吸納其中。加入合作社不到一年時間,劉崇貴夫婦二人就收入2.34萬元。“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讓我家還清了外債,日子也越過越好。”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云龍表示,呂梁作為生態脆弱區和國家級貧困地區,積極創新合作社造林機制,探索出“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合作社”等多種合作模式,充分吸納貧困人口進入合作社,為山西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戰役”做出表率和垂范。
此外,運城、長治等多地均大力推動生態扶貧。截至目前,山西58個貧困縣已組建成立3378家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社員7萬余名,累計3年完成造林820多萬畝。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