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6-03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我國是世界上雙峰駝的主要分布區域之一。據中國畜牧業協會2016年駱駝普查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駱駝36.87萬峰,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內蒙古的駱駝數量位于第二,有16.56萬峰。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駱駝種群數量截至目前已突破6萬峰,占全國駱駝總數的20%。
烏拉特草原作為戈壁紅駝主產區,素有“戈壁紅駝之鄉”“駝球之鄉”之稱。2019年,“烏拉特戈壁紅駝”被認定為中國非物質農業文化遺產并取得了“戈壁紅駝”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烏拉特后旗戈壁紅駝養殖資源得天獨厚,全旗擁有適合戈壁紅駝繁衍生息的荒漠和半荒漠草原2.2萬平方公里,現有從事駱駝養殖牧戶1603戶4809人,烏拉特戈壁紅駝已經成為邊境牧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
從瀕臨滅絕到迅猛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以后,烏拉特后旗的牧民開始逐步定居下來。1982年建旗十年之后,戈壁紅駝數量增至3萬峰。20世紀末,飼養1峰駱駝的飼料消耗量等同于飼養6只山羊,而飼養每峰駱駝年收入僅有100元左右,每只山羊年收入可達80元。因此,當地許多牧民愿意飼養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的山羊。
此外,連續多年的干旱使得可供紅駝采食的草場面積日益減少,對紅駝采取補飼方式又使養駝成本愈加高昂,于是牧民大量出售紅駝,有些養駝戶干脆將紅駝整群出售。種種因素使得紅駝的數量跌到了谷底。2002年,當地的紅駝數量一度下降到了4130峰,瀕臨滅絕。
眼看著一峰峰倒下的戈壁紅駝,草原牧民們痛心疾首。從本世紀初開始,面對紅駝即將絕種的危險,烏拉特后旗政府決心恢復紅駝數量。
2004年,為保護戈壁紅駝,當地26戶牧民自發成立了內蒙古烏拉特戈壁紅駝事業協會,旨在保護紅駝,改善畜種結構,恢復生態平衡。2007年,在協會的基礎上,牧民們又注冊成立了公司和合作社。這些帶有集體合作性質的牧民協作組織在一定范圍內組織紅駝的養殖和販賣,并協調駝奶和駝肉的加工,從而實現合理定價,保障正當競爭。經過了十幾年的保護性發展繁育,瀕臨滅絕的戈壁紅駝呈現出喜人的恢復性增長態勢。
如今在烏拉特后旗,戈壁紅駝合作社已成為駝產業中的領軍主體。現有戈壁紅駝養殖專業合作社5家,駱駝屠宰分割企業2家,駱駝標準化養殖基地2個,駝產業研究院1所,紅駝藝術館1座;年產鮮駝奶50噸,精細分割駝肉60噸、駝毛絨50噸,年出欄成年駱駝6000峰,總產值突破1億元。
“馱”起牧民致富夢
從烏蘭特后旗政府所在地,驅車180多公里,穿過大山、走過一望無際的戈壁草原,記者來到位于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西尼烏素嘎查的戈壁紅駝奧日格齊駝奶產業基地。一座座駱駝飼養棚圈、飼草料儲藏室整齊排列。棚圈內,500多峰紅駝駝峰高聳、膘肥體健,悠然自得地啃食草料;擠奶圈里,擠奶工人們將吃飽喝足的母駱駝和駝羔們吆喝進擠奶通道,將駝羔一一對應牽到母駱駝身下吮吸幾口后,開始操作機器擠奶,新鮮的駝奶被吸入奶罐。
“棚圈內的紅駝都是牧民托養到基地的。”正在和員工忙著為駱駝喂草料的基地負責人好斯畢力格說,“我們駝奶產業基地主要采用‘企業+合作社+牧戶’的形式,以一年制租賃將泌乳期的母駝和駝羔集中托養在基地,免費為牧民喂養、馴化。租賃期間,駝奶、絨毛歸基地所有;租賃期結束后,母駝、駝羔仍歸牧民所有,外加每峰駱駝每年2400元的租賃費,從而實現了基地和農牧民的互利共贏。”
營養醇香的駝奶、鮮美健康的駝肉、蓬松保暖的駝絨毛……戈壁紅駝渾身都是寶。如何讓駱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發展壯大,“馱”起牧民的致富夢,是烏拉特后旗委、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推進的課題。
產業鏈是一個產業的“筋骨”,為進一步提高戈壁紅駝產業發展經濟效益,烏蘭特后旗政府引進了內蒙古英格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建設戈壁紅駝產業園區項目,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總占地面積254畝,分三期建設,預計總投資2.96億元。園區將新建乳制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駝產業研究院、文化展示中心、生物科技公司等,用于戈壁紅駝全產業鏈開發。項目建設周期3年,預計2023年12月全部竣工。
內蒙古英格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軍說:“公司將以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為基礎,實施集約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管理,是集生產、科技、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對發展壯大本地區的戈壁紅駝產業、實現農牧民的穩定增收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實,早在戈壁紅駝產業園區項目開工建設一年多前,烏拉特后旗政府就與企業合作成立了內蒙古蒙駝駝產業研究院,為項目后期批量生產加工“備好功課”。蒙駝駝產業研究院能對整個駝產業前期發展、產品研發、駱駝飼養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目前,研究院已研發出駝鮮奶、駝酸奶、駝奶冰激凌、駝乳益生菌粉等系列產品,部分產品已開始生產并銷往北上廣等高端消費市場,深受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我們的目標就是以駱駝科研課題為支撐、駱駝產品研發為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為主導、駱駝良種繁育基地為示范、駱駝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民生產為基礎,通過正確引導、合理規劃、政策扶持推動駱駝產業形成集科研、良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到2023年,全旗雙峰駝數量穩控在6.5萬峰,能繁母駝比重提高到40%,累計發展駱駝專業合作社15家,培育市級駱駝家庭生態牧場200家,年生產加工鮮駝奶3000噸,精細分割駝肉1000噸,加工駝毛絨200噸,出欄成年駱駝8000峰,力爭駱駝產業總產值突破5億元,讓更多的牧民從中受益。”烏拉特后旗農牧和科技局產業辦主任苗英山說。
讓駝產業煥發生機
“烏拉特后旗北部戈壁草原是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牧場,南部狼山至高闕即防范匈奴的長城遺址,烏拉特后旗戈壁上分布著大量的新舊石器時代的巖畫,多處巖畫上都有雙峰駝的造型。由此可見,4000年前烏拉特后旗的游牧民族就將野生駱駝馴化為家畜,并在長期馴養駱駝的生產實踐中掌握了駱駝的生活習性,從而孕育出具有悠久歷史的戈壁紅駝牧養系統……”走進烏拉特后旗戈壁紅駝藝術館,講解員正在為游客介紹著戈壁紅駝的前世今生。
其實,走在烏拉特后旗各個角落,都能見到與戈壁紅駝的相關的印記,已經融入這里牧民的生活中且根深蒂固,很多牧民家中幾代都以飼養戈壁紅駝為生,人駝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年復一年,戈壁紅駝就像聚寶盆一樣給烏拉特后旗本地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寶貴的財富。
為保護戈壁紅駝,烏拉特后旗積極發展駝球、賽駝等民族體育競技項目,先后舉辦了5次國際駝球比賽,成為“中國駝球之鄉”;每年舉辦賽駝項目,到目前已經舉辦了40多次,吸引了來自蒙古國等國家和國內阿拉善盟等地的上萬人參加,駝產業日益壯大。2019年,該旗通過舉辦國際駱駝文化旅游節、敖包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活動,累計接待游客56萬人次,同比增長27.7%。
“按照規劃,我們將旅游業與戈壁紅駝產業進行有機融合,著力在戈壁紅駝文化、休閑觀光、體驗娛樂、科普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打造戈壁紅駝文化科普游、觀光休閑游、戶外拓展游等‘駝旅融合’的旅游形式。加快戈壁紅駝產業發展,以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在邊境主要國道干線兩側建設5個高標準駱駝養殖基地,培育200個核心養殖戶,打造集牧養、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駱駝產業發展區。”苗英山說。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