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6-04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建立脫貧奔小康產業園,通過資金入園、土地入園、務工入園方式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堅持“一村一品”錯位發展,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發展格局;探索村級黨組織領辦鄉村民宿,使水果、蔬菜、臘肉等農副產品產銷兩旺,激活了群眾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四川省閬中市鄉村發展呈現良好勢頭。
“沙溪能有今天,多虧這些‘黨員鄉賢’在帶領鄉親致富方面發揮了關鍵的‘頭雁’作用。”走進閬中市沙溪街道瓦口隘村、大河梁村、金河社區,處處可以聽到干部群眾類似的贊嘆。
回引鄉賢,注入鄉村“活水源”
鄉賢是中國各地本鄉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被本地民眾尊重的賢人。古代鄉賢或以文化人、造福一方,或修橋補路、扶貧濟困,當代鄉賢應該是什么形象呢?
“這些年我們堅持黨建引領鄉村發展,將人才振興與產業振興結合,重點從優秀年輕黨員中吸納了一批本土能人回鄉創業。”沙溪街道黨工委書記侯強深有感觸地說,“正是這些德才兼備的‘紅色鄉賢’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才有了今天鄉村發展的生動格局。”
沙溪街道地處閬中市北郊,轄8個行政村、兩個農村社區,有農業人口1.32萬人。近年來,沙溪以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脫貧攻堅為契機,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但支柱產業較弱、農民增收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農村發展慢說到底是缺人才,尤其缺少有見識、懂技術、會經營,特別是能夠自主創業帶富一方的能人。近年來,沙溪定下了基調:重點從優秀年輕黨員中回引帶動能力強、群眾口碑好的本土能人。
真情呵護,方能留得“鳳凰棲”
收入穩定的國企主管鄭勝回來了,民企老板付波回來了,“90后”創業者鄭月佳也回來了……近年來,沙溪街道在全力回引的同時,始終堅持用心用情、精準服務,為返鄉能人搭建良好的創業平臺,吸引了眾多人才回鄉“扎根”。
“沒有家鄉干部的熱心扶持,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是閬味香調味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鄭月佳的肺腑之言。大學畢業后,鄭月佳選擇回鄉自主創業,傳承和發展傳統手藝——手工豆瓣。為了支持鄭月佳創業,沙溪街道積極為其提供協調土地流轉、建房審批、企業融資等服務,并幫助其外出考察、學習交流。短短幾年,公司產品就從豆瓣增加到酸菜、豇豆、泡蘿卜等10多個品種,銷售范圍也從閬中拓展到整個川東北地區。
“農村資源稟賦、種植傳統千差萬別,到底發展什么產業才好呢?”回鄉伊始舉棋不定的鄭勝向沙溪街道辦求援。得到點撥后的鄭勝經多方考察創建“碧勝農場”,確立了草莓、提子、火龍果3個主導產業。“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沙溪街道定期安排他到農業院校培訓“充電”,并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幫助鄭勝一步步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大王”。
2019年7月,大河梁村付波回鄉當起了“無薪村干部”。剛過不惑之年的付波在沿海地區打拼多年并創立了公司,春風得意的他回來干啥?原來,付波每次回家都聽到返鄉人士對家鄉創業氛圍稱贊有加,得知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導閬中籍在外優秀農民工企業家遴選進入村社“兩委”任職后,他把心動變成了行動。
正是源自當地黨委、政府的鼎力扶持和真心服務,在外創業打拼的沙溪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紛紛和付波一樣踏上返鄉創業之路。
致富帶富,只為報得“桑梓情”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富!”這是沙溪“紅色鄉賢”常掛在嘴邊的話,現實中他們又干得怎么樣呢?
青年創業者鄭月佳在瓦口隘村流轉土地200畝,采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模式,通過資金入園、土地入園、務工入園方式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使38戶貧困戶每年不出家門就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目前,鄭月佳已在二龍、飛鳳、千佛等鄉鎮的40多個省定貧困村建立產業園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培訓農村勞動力5000余人。
付波根據大河梁村的區位優勢,提出了重點發展鄉村民宿產業的建議,同時堅持“規劃先行、特色各異、創新業態”,幫助村民規劃設計了35家鄉村民宿,有效防止了民宿建設盲目跟風。“民宿產業興起后,過去滯銷的水果、蔬菜、臘肉成了‘搶手貨’,大伙兒都說付波早回來幾年就好了。”大河梁村黨支部書記張啟志說。
“水果大王”鄭勝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免費為鄉鄰提供技術指導,并負責聯系銷售渠道,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近年來,沙溪堅持錯位發展,以洞子口、青包山為“鄉村水果示范片”,成片發展柑橘蜜柚種植2500畝;以五豐、嘉陵為“鄉村蔬菜產業帶”,規模種植蔬菜2000畝……“多虧鄭勝等鄉賢帶頭示范,老百姓也有了持久增收的路子。”沙溪街道辦事處主任何英說。
在鄭勝、付波等人的帶動下,沙溪人通過各種方式回饋家鄉:四川蜀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共產黨員劉曉忠捐贈800余萬元,幫助20多個村社困難群眾改造危房、資助3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瓦口隘村的陳洪平等人資助家鄉新建公路20余公里,實現戶戶通水泥路;大河梁村湯代坤、張建,金河社區蔡永仁等人撬動社會資本在農村綜合體、鄉村民宿、戶外游樂等項目上投資2.3億元……
隨著“黨組織+鄉賢+”模式不斷完善,閬中市吸引外出人士返鄉力度也不斷加大。據悉,在此次四川省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中,閬中將有更多返鄉人才進入村社“兩委”后備干部行列。“我們下一步要切實抓好農民工黨建工作,回引更多優秀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集聚活水源泉。”閬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毅表示。
相關標簽:閬中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