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記者:“為什么要在晚上抓雞?”
前童鎮官地村養雞戶 王中爐:“白天雞要飛的。”
記者:“晚上呢?”
王中爐:“看不見,可以抓。”
記者:“今天晚上要抓多少只?”
王中爐:“1000只。”
記者:“這一筐能裝多少只?”
養雞公司工作人員 施興旭:“一筐一般情況下裝,現在裝16個。”
記者:“今天晚上裝多少箱?”
施興旭:“今天我過來是80箱。”
記者:“一共多少只?”
施興旭:“總共差不多要1280只。”
2001年,當地的養雞公司開始大規模發動村民們飼養土雞,第一批雞苗由村民交一萬元押金帶回去飼養,等4個月后由公司統一回收。一些膽子 大的村民們躍躍欲試了,紛紛跟公司簽訂了合同,因為不管市場價格高低,公司都按照6.8元一斤的價格統一收購。在此后的兩年里,許多村民都賺了不少錢。
力洋鎮路下施村的施宋會為了大賺一把,2004年,他拉了兩個人一起入股,三個人合伙養起了一萬多只土雞。還沒養多久,接二連三的問題就出來了。
施宋會和王中爐一樣,養的也是這家公司的土雞,別人養的雞都是好好的,怎么自己養的雞會掉毛呢?會不會是領取的雞苗出了問題呢?他趕緊找了一個朋友到雞舍看看。
朋友 楊繼華:“他們由于個人的原因,因為他合股比較懶,或者什么樣的情況,就是管理跟不上去,就是掉毛了。”
朋友一看就明白了,原來,問題不是出在雞身上,而是飼養方式上。(空兩秒)施宋會十幾年前養過土雞,他按照以前的飼養方法,經常把土雞關在狹小的雞舍里飼養。
沒有足夠的場地,再加上三個人互相推脫責任,一來二去,三個和尚沒了水吃,土雞也沒人照看。按照合同,飼養的土雞如果毛色不好,沒有光澤,第二年就不能繼續飼養。施宋會本來還想蒙混過關,沒想到還是沒逃過技術人員的眼睛。
養雞公司技術員 孔愛國:“剛剛開始養的時候,前面五六十天的時候,這邊比如有10間房子,他放了5間房子,還有5間房子時間沒來得及放,不夠快,引起啄毛。”
施宋會看到紙包不住火了,干脆坦白了自己的飼養方法。兩個合伙人因為疏于管理,被取消了飼養資格,這下,施宋會著急了,開始四處打探,準備另找一塊地方建新房。
隔壁村的吳維盛以前是跑運輸的,看到村里的其他人養雞賺了錢,兩年前,他以每畝200多元的價格承包了十幾畝荒山,進了三萬多只雞苗,投入了這么多成本,他當然想把雞養好,不過之后發生的事情可沒那么簡單。
土雞飼養110天以后,由公司到農戶家里統一回收,第一批賣出與第二批進棚至少要間隔1個月,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雞舍要進行兩次消毒,土壤也需要恢復肥力,這樣才能保證土雞的健康和營養。四個月后,吳維盛賣出了第一批土雞,看著空空的雞舍,心里泛起了嘀咕。
按照空棚的要求,一年只能養兩批半,如果一年能養三批,那賺得錢可不止現在這么一點,吳維盛潦草的消了毒,耍了個小聰明偷偷進了第二批雞苗,沒過多久,其中的一些雞就開始發病,一個月內死了上千只。
養雞基地主任 董海燕:“剛開始他們巴不得時間短一點,盡量一年能多,本來養兩批半,盡量能夠養到三批。”
到第二批收購的時候,每只雞才賺了1塊五,比別的養雞戶整整少了一塊錢,經過這次的教訓,吳維盛現在空棚的時間也比別人長了幾天。
不但要保證一定時間的空棚,按照測算,放養場草地的覆蓋率要達到70%以上,這樣經過土雞的啄食,還能保留20%到30%的草皮從而保持水土,青草作為天然的青飼料還可以降低飼料的成本,農戶們就能賺更多的錢。
現在,寧海縣的養雞戶已經逐漸摸透了這其中的玄機。趙國吉三年前就開始養土雞了,一直養得不錯,不過現在他卻主動打起了搬家的主意。
力洋鎮西王村 養雞戶 趙國吉:“我以前那個,養的那個地方環境不好,那個周圍的水呀,有污染,我換,換了三四個地方。”
不僅如此,放養土雞的密度都是經過嚴格測算的,1畝地最多能養500到600只,土壤中含有的沙粒、硒、鈣能夠滿足土雞從土壤中攝取的營 養,同一塊地方使用久了,營養就會流失。所以使用兩年三年之后的土地必須空出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來恢復土壤的肥力,保證土雞的營養均衡。
最后,趙國吉終于決定讓土雞在這塊水草豐美的山坡上安家。
董海燕:“排水特別好,會滲到下面去的,再一個沙性了,像我們平時土雞在飼養當中,也要適當的給它添加一點沙子,這個有助于消化,提高雞的肉質。”
這種經過精心飼養的土雞在市場上售價每斤十塊錢,比普通的肉雞要高三四塊,經過挑選的土雞被戴上一次性腳圈,銷往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每年賣土雞就能給當地農戶帶來一千六百多萬元的利潤。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