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3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說到養青蛙,他還沒開口就留下眼淚。但談起心愛的姑娘,他卻笑容滿面。滿懷期待養青蛙,卻在兩年內賠光所有積蓄,更成了村里的笑話。媳婦的一句話讓他重新激起斗志。看江蘇沭陽的青蛙王子,如何扭轉命運,讓銷售額一年翻了15倍,2017年達到600萬元。
一進到馮強的養殖場,馮強就要給記者展示他的秘密武器,他說,這個武器,要網羅養殖場里的寶貝,一年就能為他網來600萬元的財富。
記者:這是什么?
馮強:這是網布,秘密武器。
這秘密武器要怎么網羅財富呢?
一張巨大的網布慢慢拉開。網布鋪好,工人們又用泥土把邊兒壓牢,一切準備就緒,這寶貝又在哪呢?馮強告訴記者,光有網布還不夠,還要配上點聲響。
記者:這個綠袋子是做什么用的?
馮強:制造聲音。受到驚嚇了它會往前面跑。
記者:它聽見聲音會害怕,是嗎?
馮強:對。
馮強:慢一點。
這就是馮強的寶貝,青蛙,小家伙們受到驚嚇,奮力的往前跳,不一會,網布上就擠滿了青蛙,現在,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收起網布。
記者:就這樣就捕撈上來了?
馮強:對。
記者:就這么簡單?
馮強:簡單。
記者:這一網布大概有多少斤?
馮強:這一共一千多斤。
不到20分鐘,用這張巨大的網布,馮強就捕撈起1000多斤青蛙,為了不讓它們因為彼此擠壓而窒息,馮強趕緊將它們分裝,一般的青蛙養殖戶都是用地籠捕撈,馮強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呢?原來,馮強養青蛙有高招,他的畝產量可跟別人不一樣。
馮強:別人一畝田的產量在2000斤左右,我現在可以達到4000斤,是他們的兩倍。
因為產量高,這片120畝的養殖場,一年就可以產40多萬斤蛙,量這么大,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更快的捕撈更多的青蛙。因為青蛙養得好,馮強在村里得了個稱號!
潘婷:我一到街上就說,青蛙王子家老婆來了,這樣子說,我說什么青蛙王子,你的丈夫不是青蛙王子嗎?
別看馮強現在這么厲害,就在三年前,他的青蛙還怎么都養不成功,最慘的時候,不僅賠光了所有的積蓄,連別人結婚想送200元禮金都拿不出來,身邊的人笑話他,甚至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拿他做反面教材。
孟凡:你如果不好好念書,長大了就像馮強這樣,沒出息。
馮強:不要提這些事情。
回想起那段經歷,馮強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一直熬到2016年,養殖場的銷售額只有40萬元,但就在一年后,馮強就讓銷售額達到了上一年的15倍!2017年賣出600萬元,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么?馮強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馮強是江蘇沭陽人,初中畢業,2005年,他愛上了同村的姑娘潘婷,后來,兩個人結婚了。馮強做過建筑工程,開過童裝店,打拼近10年,好不容易才只攢下40萬元。2014年,他卻突然決定,要轉行。
馮強看中的就是青蛙。當時,青蛙的批發價是25元一斤,在江蘇南部的一些城市很受歡迎。
顧客:聽說這邊有,特意沖過來吃的。這個口感要比牛蛙的口感要鮮美,嫩。
青蛙好吃,但2014年的時候,當地養青蛙的人很少,經銷商只能從湖南和湖北進貨,馮強覺得,家鄉沭陽在江蘇北部,如果把青蛙養成功,賣到江蘇南部的城市,離得近運輸成本低,也能確保青蛙品質,經銷商肯定更愿意要他的貨,這正是賺錢的好機會。他把家里的兩畝地,建成了蛙池,沒想到這一舉動,卻在村里引起了一陣轟動。
馮以仁:說這個小孩瘋了,你不缺吃又不缺穿,你為什么要養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可能人工養殖好的。
當地還沒聽說過有人人工養殖青蛙,大家伙覺得,馮強也不懂,肯定養不成,注定要虧錢!只有潘婷對馮強的決定十分支持。
潘婷:既然好多人在反對,不支持他,我就想著,我支持他就好了。你一定要把這個青蛙養成功。
馮強:她一直很支持我,不管別人說的再多,反正我支持你。
馮強花了3萬元,買來6萬尾蝌蚪,辦理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開始養青蛙,本以為接下來會迎來豐收和財富,但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接連不斷的打擊。
青蛙的眼睛對活動的食物十分敏感,蚯蚓就是他的美食,所以潘婷每天都要在泥里挖蚯蚓,給青蛙準備食物。
潘婷:我抓一條蚯蚓,青蛙吃了是多少錢,我就想著面前都是錢,我去抓的時候是這樣想的。夜里做夢都夢見蚯蚓,自己在那吃蚯蚓,我惡心了兩天。
馮強:一般女孩子不愿做這種事,我感覺欠她太多了。
馮強心疼媳婦,要把青蛙養成功的心也越來越急切,但沒過多久,馮強卻發現蛙池里的青蛙變得越來越少了,有一天,他甚至在養殖場里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青蛙密度太大,大青蛙就會吃掉小青蛙,第一年只存活下6千只。馮強不死心,第二年,他把之前做生意的全部積蓄30萬元都拿了出來,把家里的十畝田全部建成了蛙池,他降低養殖密度,對青蛙的照顧也更加仔細,但沒想到,意外再次出現。
2015年5月,一場強臺風襲來,蛙池里圍欄被吹跨,青蛙四處逃竄,全都跑光了。
潘婷:家里(父母)就經常會打擊他,不要再養了,他是不吭聲的,一句話都不吭聲,我看著我難受,比家里人說我還難受。
孟凡:我說你不要養了,還跟我一起搞工程好了。
看著空蕩蕩的蛙池,想想多年打拼的積蓄也打了水漂,馮強自責又懊惱。這個時候,潘婷說了一句話讓馮強終生難忘。
潘婷:不行了,我去借錢給你養,青蛙這條路我們要走到底。我就不相信我們會窮一輩子。
媳婦的這句話,讓馮強每次想起,都非常感動。但是連著兩年都養殖失敗了,后來馮強是如何東山再起,一年就賣出600萬元的呢?
2015年7月,馮強向父母借了10萬元錢,重新修了蛙池。
他叫杜照林,是致富經欄目拍攝過的主人公,他馴化的青蛙不用喂蚯蚓,只喂飼料就行了。2016年3月,馮強從杜兆林的養殖場買回了吃飼料的蛙苗。
潘婷:我說你喂飼料是不是心疼我抓蚯蚓被蚊子咬了,他說不是,他說不是,我就是為青蛙的。
馮強:我就是為了我媳婦。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馮強在青蛙的食臺上動起了腦筋。青蛙愿意吃飼料是因為,
飼料放在這樣有彈性的食臺上,青蛙跳上食臺,飼料也會跟著彈起,更方便進食,但一塊食臺的成本就要20元,一畝地就是4000元,馮強要省下這筆錢。
馮強:像我們這個就跟在地面上差不多。飼料灑上去不會彈起,而且踩上去,飼料完全是靜止的,它不會動。這上面是鋪了一個東西是嗎?這是鋪了個黑膜。黑的塑料膜。為什么要鋪一個黑膜呢?因為這一種方式清理也比較容易,一平方的成本是3元左右。
不僅如此,馮強還驚奇的發現,馴化后的青蛙比以前更能吃了。
馮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差不多一天就要吃這么多,不是十四袋,這一排,大概一百五十包,每一包是四十斤,將近三噸。
記者:三噸,這一百二十畝的青蛙,一天的飯量是三噸?
馮強:對,高峰期,比豬都能吃。
青蛙吃的多了,個頭也大了,產量也就增加了,但還有一件事,也至關重要。
馮強:看到沒?看到沒有?來來來。
每天晚上,馮強都要去養殖場巡邏,抓捕青蛙的天敵。
記者:這蛇有毒,紅色的。
馮強:這個沒事。
記者:小心,踩著它頭嗎?
馮強:對。網呢?
記者:你這樣晃是什么意思,把它晃暈了?
馮強:晃一晃,蛇頭就不會翹起來。
這條蛇長約一米,在場的員工都不敢靠近,馮強卻抓的十分熟練。
不一會,馮強就在蛙池邊抓了三四條蛇,而這個夜晚依然危機四伏,黑暗中,還有東西,也在盯著他的青蛙。
馮強:看到沒?
記者:沒有,這個?小心,別放了。
馮強:沒事。
一只白鷺掙脫逃走了,馮強一下子焦慮起來。
記者:要把它趕出去么?
馮強:趕,肯定趕出去。
記者:為什么?
馮強:它一頓能吃三十只青蛙。
工人很快找到了這只白鷺,誰知剛把它解救下來,意外就發生了。
馮強:他吃青蛙很厲害。
記者:怎么了?
馮強:被它啄了一下。
記者:它啄你了?
馮強:對。
記者:它很兇。
馮強:兇。
白鷺不僅兇狠,還很狡猾,養殖場的防鳥網只要破了一個小洞,它們就能飛進來大吃一頓,馮強每晚都要巡邏兩個小時,抓捕這些天敵后再放生,讓他的青蛙安全過夜。
2016年8月,馮強的青蛙終于養殖成功。正當馮強為銷售發愁的時候,常州市的一位水產經銷商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馮強的養殖場,那個人大手一揮,按照25元一斤的批發價格,把16000斤蛙全部買了下來,馮強一筆生意就賣出了40萬元!
青蛙賣出去,讓馮強開心,更讓他開心的是,這件事給了他啟發,讓他悟出了一個銷售的招法。隨后,他開始擴大養殖規模,通過銀行貸款,投入300萬元,承包下120畝地養蛙,他的銷售額也在一年后達到了600萬元,是上一年的15倍!他究竟悟出了什么賺錢門道呢?
這里是常州市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也是常州市最大的批發市場。
馮強:三點十三分,這個時候一般人都在休息,只有這個地方最熱鬧。
馮強今天就要在這里找一個人。
馮強:老板。
胡成南:走了。
馮強:又要送貨了?
胡成南:送貨走了。
馮強:往飯店送嗎?
胡成南:對,很多飯店要的。
老胡,在這個市場里做水產批發已經十幾年了,每天凌晨,老胡的攤位前都很熱鬧,不停有人來找他買青蛙。
記者:這不每天晚上都不能睡覺。
胡成南:晚上基本上不能睡覺。
經銷商:這是我們的工作。
記者:您說什么?
經銷商:這不就是我們的工作嗎?
胡成南:每天你算算,我四、五千斤貨,是多少酒店的。
記者:每天就四五千斤?
胡成南:對。
記者:只有青蛙嗎?
胡成南:只有青蛙。
馮強要找的,就是老胡這樣的人。他跑遍了江蘇省的各個市場,每到一處,都會在市場里觀察兩到三天,他要找到市場里生意最火、最有影響力的大經銷商,一個市場他只找一個人。
馮強:有一句話叫擒賊先擒王,就是在市場里做的比較大的,業務量比較多,找這些人合作是最好的,因為他們手中有固定的客源。
馮強所說的擒賊先擒王,其實就是抓大放小,要找到有實力的大經銷商合作,這樣的經銷商找到一個能頂十個,跟他們合作能迅速打開銷路,這就是他上一年一筆賣出40萬元悟出的賺錢招法。
找到大經銷商,還只是他計劃的第一步,接下來,馮強還要抓住他們的心,到了周末,馮強會把常州、蘇州等地的水產經銷商邀請到自己的基地,讓他們看一場抓青蛙比賽。
馮強:預備,開始。
一群孩子沖進蛙池,青蛙嚇得四處逃竄。別看蛙池里青蛙很多,但想抓到一只,沒點真功夫可不行。
這些孩子,都是馮強邀請的親戚或村民家的孩子,瞧這個小朋友,滿身是泥,連鞋都跑掉了。而這位小朋友卻因為自己抓的青蛙沒有別人多,傷心的哭了起來。
馮強為什么要組織這樣的活動呢?原來,青蛙不喜歡曬太陽,白天都躲在草叢里,經銷商來了看不出青蛙的品質,馮強通過抓青蛙比賽,讓經銷商看到了滿池子活蹦亂跳的青蛙,讓他們能直觀看到產品質量,同時也為小朋友們增加了一項科普和娛樂活動。
比賽結束,還有最重要的第三步。
馮強在養殖場邊擺了三張桌子,現場做了一桌青蛙宴。經銷商們都吃的津津有味。
常州市某市場水產經銷商肖強:剁椒青蛙挺好的,因為我也是第一次吃到,發現一個新菜種。
馮強:我們只要把這幾個經銷商抓在手里面,經銷商下面有成千上百家酒店他們也抓在手里面,等于這些酒店也是攥在我手里面。
靠著抓大放小的銷售思路,馮強在江蘇省及周邊省份的8個城市迅速打開了銷路,養殖場每天發貨量達到了三萬斤!2017年銷售額達到了600萬元。
今年,馮強又有了一個新的計劃,他新增了60畝青蛙養殖試驗基地,他準備從這里的一個蛙池里就賺出三份錢!比之前的養殖場每畝地多賣7000元錢,他要怎么做呢?
馮強:看到沒有,青蛙都藏在里面。青蛙都藏在里面乘涼。
馮強在這片蛙池里種上了水稻,高高的稻桿成了青蛙天然的遮陽傘,活蹦亂跳的青蛙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蟲,同時,青蛙的糞便還可以作為水稻的肥料。馮強賺到了除青蛙以外的第二份錢。那么這第三份錢又在哪呢?
馮強:拖鞋。
記者:小心別踩著青蛙。
馮強:沒事。
記者:中間這個水溝有多深?
馮強:沒有多深。
記者:到小腿。
記者:有泥鰍。這個是養了多長時間了?
馮強:就是今年投放的泥鰍苗。
今年的4月中旬,馮強在蛙池里投放了泥鰍苗,泥鰍不僅能凈化水質,還能為水稻松土。
馮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蛙池他計劃可以產出200多斤泥鰍,按照每斤12元的價格銷售,一畝地他就能多賣2500元,每畝水稻預計能收300斤,每斤15元的價格銷售,每畝地就能多賣4500元。這個計劃實施后,到2018年底,馮強每畝地就能靠新增的水稻和泥鰍,多賣7000元錢。
看到馮強通過養青蛙賺到了錢,許多原本不相信青蛙能養殖的村民也想跟著他一起養,馮強干脆成立了合作社,帶領50多戶村民一起養青蛙。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劉集鎮張大溝村 村民:你看到身后這么多青蛙,那就是錢,你想想看,一個人打工一年能掙多少錢。所以我就決定回來跟他一起養殖。
2018年,馮強準備繼續擴大他的養殖規模,推廣稻蛙泥鰍混養模式,他的青蛙王國已經逐漸成型。青蛙王子和他的公主,終于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潘婷悄悄的告訴記者,她其實還有一個心愿。
潘婷:讓他把時間空出來,帶著孩子出去轉轉,我也想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