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茯苓菌核腐爛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在茯苓栽培中由于栽培場所排水較差或土壤板結導致菌核出現腐爛現象。
癥狀菌核表皮有病癥與破口,發病菌核變黃,后逐漸萎縮,并且流出黃色粘液,最后菌核呈畸形。降低茯苓的產量與品質。
病因在茯苓栽培中由于覆土不夠厚,如果核形成期溫度忽高忽低,多雨潮濕又排水不良容易引發該病。菌核迅速長大,往往造成菌核表面破裂,菌核中富有營養的淡藍色乳液由傷口流出,土壤中的線蟲在有水情況下,大肆活動并穿食傷口,使病癥進一步擴大。同時,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入,結果造成菌核腐爛病的發生與蔓廷。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在結苓始期覆土加厚,使土溫不受氣候因素影響。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土壤積水,利于通風透氣。
(2)適時采收,即茯苓長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繼續長大時采摘,減少發病率。
(3)苓窖用石灰消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