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秋季氣候比較干燥,降溫保濕及防治病菌是秋菇出菇期管理的關鍵。
拉大晝夜溫差 白天氣溫高,蓋層薄膜,使菇畦內溫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時后打開薄膜,使溫度迅速下降,連續幾天,原基就會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發育成菇蕾。
控制菇場濕度 轉色后,初期維持菇畦相對濕度在85%左右,隨著大量姑蕾分化出菇蓋、姑柄后,保持相對濕度在80%左右。
創造適宜干濕差 秋菇前期,菌筒內部含水量較充足,完全能滿足第一潮菇子實體的生長需要,無需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摘后,應當停止噴水,并掀膜通風,讓菌筒表面干燥1天-3天,再蓋上薄膜以提高畦溫。3天后,采摘后留下的菇穴會發白且長出菌絲,這時再噴水增加濕度和掀膜通風,能促使下一批菇快速生長。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