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安徽省南陵縣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之稱,在生產大量稻谷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附屬物稻草,過去農民往往付之一炬,既污染了大氣環境,也加重了土壤堿性,不利于水稻生長。如何將這一豐富的稻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安徽省南陵縣利用本地稻草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瞄準食用菌發展這一特色產業,從政策上扶持,從技術上指導,從資金上幫助,形成了制種、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提起南陵食用菌產業發展,也不是那么一帆風順。正當農民嘗到甜頭后大張旗鼓發展蘑菇時,由于受市場行情的影響,農民種植蘑菇效益曾一度下滑,面積一下減少了幾十萬平方尺,連福建客商在南陵承包的蘑菇大棚也自行放棄,剛剛開始的蘑菇產業即將夭折。為穩定蘑菇生產,該縣縣委、政府一方面鼓勵能人繼續種植蘑菇,一方面想方設法幫助菇農降低生產成本、拓展市場銷路。2001年原東塘鄉村民朱國清種植了四個大棚,當年就獲利8萬多元,并幫助菇農向外銷售蘑菇150噸。在政府的鼓勵下,朱國清投資幾萬元興辦了一座鹽水蘑菇加工廠,避免了周邊菇農爛菇的損失。接著他又通過多方聯系,引來福建省福鼎市客商林朝款,投資40多萬元興辦了一個菌種廠,培育產量高、質量好的菌種供應周邊農戶,從而降低從福建長途販運引種增加的生產成本。
為促進食用菌產業長足發展,該縣采取“政府推動、企業拉動、協會助動、基地帶動”的工作方針,成立食用菌協會,由協會為農民提供菌種供應、生產技術指導、產后銷售等一系列服務,并設立100萬元食用菌產業發展和風險救助基金,幫助菇農提高抗風險能力。對于農民想要發展食用菌的,各鎮都制定優惠政策,在資金上協調貸款,按發展面積多少實施獎勵。利用財政支農資金建立起南陵縣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對全縣菇農進行生產培訓,逐步實現雙孢菇由季節性生產向周年化生產過渡。同時為拓展市場,解決菇農蘑菇銷售后顧之憂,除建立幾百人的營銷隊伍外,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安南、九發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加工食用菌近萬噸。
有政策扶持、龍頭帶動、產業延伸,南陵食用菌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現已覆蓋到全縣8個鎮,在重點發展優質雙孢菇的基礎上,配套發展了香菇、平菇、木耳、珍稀菌等其他品種。今年新增雙孢菇種植面積300多萬平方尺,小小蘑菇真正為農民致富撐起一片藍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