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所謂反季節栽培,就是指在不能正常生長的季節里進行栽培,體現在食用菌生產上,其本質上主要就是一個時間差的問題,也就是在不能正常生產的自然季節里,通過改進設施設備、人工調控條件及其它輔助手段進行的栽培,并且還可獲得與正常季節的生產相近的生產效果;比如較典型的金針菇夏季栽培、草菇的冬季栽培等等。如低溫品種的金針菇,應該在11~2月份出菇,但采用設施自動控制栽培,則可在夏季產出;又如草菇,一般只在6~8月份出菇,通過調控條件,使之在其它季節上市,按照“貨少價揚”的市場規律,效益之高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實這也正是“人無我有”思路在市場經濟中的必然反映。
食用菌營養及保健等相關知識也已深入人心,使得食用菌產品大受市場青睞,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正因為如此,食用菌產品的消費業已由季節性轉變為常年性,在鮮菇、干菇以及鹽漬菇等產品共同面對市場時,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人們還是喜歡消費鮮品,這就給我們業內人士提示了一個反季節栽培問題。如同反季節蔬菜瓜果的應市,既有鮮貨上市,誰還喜食干品或罐頭?其中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應該說,眼下國內各地均有反季節食用菌上市,盡管品種還太少、質量檔次還稍差、數量上也不能滿足,但畢竟已經有貨供應,這就反映出來食用菌生產與消費的一個趨勢。從大量實地調研得知,為數不少的菇農均有反季節生產的意識,但限于技術等條件而遲遲不能或不敢貿然實施,究其原因,還是一個整體思路和計劃的問題,或者說,盡管已經看好反季節栽培的效益及其發展前景,并已找出自己不能展開生產的原因,但卻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將之付諸實踐,而使整個思路的“鏈條”就此戛然而止;應該繼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可以使自己“反季節生產的思路”成為一個循環系統,才能夠運轉起來,才能產生理想的經濟效益。在“人無我有”的概念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帶有發展眼光的傾向性問題,比如,我國的反季節大棚蔬菜技術成熟之后,現在已經在各地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常規生產”,而常規種植的除大白菜等大路品種外,相當數量的小品種蔬菜,在正常季節里卻因種植量少而越來越緊俏,這就是一個傾向性很強的現實:人們都去爭著搞反季節,而反季節產品卻因生產的面廣量大而成為常規產品,于是,本來的常規生產卻因被忽視而成為了另一個層面上的“反季節”,其產品的貨緊價揚也是情理之中的。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道路上,將來是否會發生該現象,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