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今年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發生的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和穗蚜,現已進入為害高峰期和防治關鍵期,怎樣打好防治攻堅戰?近日,記者專題采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教授王保通。
據王教授介紹,小麥條銹病是一種真菌病害,也是一個大區域流行病害,病源來自甘肅隴南和四川西北,在低溫環境下存活,遇高溫消失,每年隨季風傳染,它能使小麥一般情況下減產30%,嚴重時造成大面積絕收。這幾年小麥條銹病在我國大面積發生,2002年超過1億畝,去年7200萬畝,今年已發生9700萬畝,現仍在有些地方繼續蔓延。白粉病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發生。穗蚜在我國小麥播區也連年爆發,如不及時防治,造成的損失也相當慘重。
怎樣防治小麥條銹病?王保通教授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種植抗病品種,既經濟又有效,今年通過對比試驗,兩者差別十分懸殊。他說,這幾年條銹病菌種生理小種發生變化,我國主栽小麥品種大面積喪失抗銹性,這是造成小麥條銹病連年流行的主要原因。預防的最佳選擇就是推廣擴大抗銹品種。
最后,王教授就小麥穗期條銹病、白粉病、穗蚜的藥物綜合防治做了具體介紹,既:每畝地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水30公斤,再加15%吡蟲啉15克噴灑,或用25%百理通25克兌水30公斤,加15%吡蟲啉可濕粉劑15克,進行噴灑,效果比較理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