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灰霉病是近幾年來大棚番茄上的一種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花、果、葉、莖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對番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為害癥狀
幼苗受害,先在葉片和葉柄上產生水漬狀病斑,腐爛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層。發病重時擴展到幼莖上致幼苗猝倒死亡。咸株期主要為害果實,其次是葉片。果實染病,先由殘留的柱頭或花瓣開始,后向杲柄或果面擴展,病部初呈灰白色軟腐,后長出大量鼠灰色霉層。葉片染病,多由葉尖開始,病斑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浸狀、淺褐色,邊緣不規則,濕度大時病部有灰色霉層,干燥時病斑灰白色,隱約可見深淺相間的輪紋。莖部染病,初呈水漬狀小斑,擴展后呈長橢圓形,病部淡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層,往往引起病部上端的莖、葉枯死。發生規律
據觀察,番茄花期是灰霉病侵染的高峰期;穗果膨大期澆水后,病果劇增,形成爛果高峰。病害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0~23℃,生產上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持續90%以上的多濕狀態易發病。另外,種植密度過大,放風不及時,氮肥施用過多或缺肥,植株生長衰弱等,亦有利于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推廣滴灌、膜下暗灌技術,防止大水漫灌。發病初期及時摘除殘留花瓣及柱頭,清除病葉、病果,拔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②生態防治。以增溫、排濕為目標,加強通風管理。具體做法是:晴天上午先閉棚升溫,當溫度達28~30℃時持續1小時后開始放頂風,中午繼續放風,溫度保持在20~25℃。下午溫度到18~20℃時關閉通風口,夜溫保持在14~16℃,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陰天也要在中年短時通風換氣;③藥劑防治。定植前,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淋幼苗,防止帶菌入棚;發病初期,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3000~4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颐共【桩a生抗藥性,防治時應盡量減少用藥量和施藥次數,并注意輪換、交替用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