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壽光市番茄種植中,自2006年秋季開始,由于連續低溫潮濕,光照弱,日光溫室中的濕度過大,導致了晚疫病的較重發生,為數不少的番茄整棚被毀,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現將其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介紹如下。
1發生癥狀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的常見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多在苗棚南邊靠邊部位,植株上部嫩葉出現暗綠色水漬狀斑,葉柄部或莖上部出現水漬狀褐色腐爛,病部縊縮易折倒,潮濕時病部長出稀疏的白色霉。成株期染病,多從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初為水漬狀褪綠色斑,漸發展擴大呈褐色,高濕時病健部交界處長出白色霉。莖部染病,多見于病葉多的植株,初為長條形水漬狀斑,隨病情發展,病部凹陷,色深褐并腐爛,導致植株萎蔫。果實染病,主要是青果,病斑呈水漬狀不規則的云紋斑,后變為深褐色,邊緣明顯。病部表面堅硬而不平整,潮濕時病部邊緣長出稀疏的白色霉層。
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致病疫霉菌[PhytopAthoraJ.n-festans(Mont)deBary],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分枝,無色無隔,細而多核。孢子囊頂生或側生于孢囊梗上,卵形或橢圓形。菌絲發育的適溫為24℃,孢子囊生長、發育的適溫為18~22℃。
2發生特點
①直接侵染莖和果實以往發生的番茄晚疫病,一般先在葉片上發生,以后逐漸侵染到葉柄、莖和果實上,本次發生的則在葉片、莖和果實上基本同時發生。
②擴展速度快以往發生的番茄晚疫病,從發病中心少量發生到迅速擴展一般需要5~7天,本次則只需要2~4天即可全棚發生,擴展的速度更快。
③藥劑防治效果差使用常規的藥劑防治很不理想,不能控制病害的擴展和蔓延,用藥后病斑處仍舊著生氣生的菌絲。
3發生原因
①連年種植稻田鎮、田馬鎮及相鄰的圍城區的幾個鄉鎮,是我市的主要番茄產區,近幾年已經形成了一年兩茬番茄的種植方式,連作問題嚴重,造成晚疫病病菌大量積累,加重了該病的發生。
②用藥不合理生產中不合理的用藥導致了病菌抗藥性的迅速增加。據調查發現,本地區番茄晚疫病對烯酰馬啉、72%可露可濕性粉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2.2%普力克、易保等藥劑產生了一定的抗藥性。
③種植品種單一化近年由于商品化的要求,使番茄種植的品種逐漸單一化,加快了番茄晚疫病病菌的抗藥性發展和危害。
④天氣影響近期連續低溫弱光造成日光溫室內的低溫潮濕,給晚疫病的發生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利于該病的發生和蔓延。
4防治對策
①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整枝打杈,注意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發現田間有中心病株時及時拔除,并清理病葉病果,統一深埋或進行燒毀,對周圍植株進行施藥防止蔓延。大棚找到中心病株,連陰天也應噴藥防治。
②對于發生嚴重的大棚要及時換種其他非茄科作物,變連作為輪作。減少棚內病菌的寄主,防止二次危害。
③選擇抗病(或耐病)的品種,目前雖無明顯的抗晚疫病品種,但品種間對番茄晚疫病的耐病性是有差異的。
④進行化學防治,采用目前使用較少的多抗霉素、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0.3%波爾多液等進行交替防治。同時加大合理用藥知識的普及,減少或減緩抗藥性的產生。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