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體為隱藏新棘蟲,故也稱隱藏新棘蟲病。新棘蟲為棘頭蟲的一種,屬于具有假體腔而無消化系統的蠕蟲類。盡管總體來說對鱔病的研究不多,但有關黃鱔寄生新棘蟲的報道相對多一些。余儀等(1989)、陳昌福(1993)、方建平(1996、1998)、魏紹君(1998)、楊明生(1997)等在新棘蟲流行病學、感染強度和危害程度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1.蟲體形態與寄生位置
(1)蟲體形態
棘頭蟲類寄生蟲是以其體前端吻上有像倒鉤棘狀的吻鉤而得名。蟲體呈圓筒形,體由吻、頸和軀干部三部分組成。吻呈球形,其上有螺旋形排列的四圈吻鉤,每圈子有鉤8個。蟲體為乳白色,成蟲長度在雌雄個體方面不同,雄蟲體長41~104.8毫米,雌蟲長145~212毫米,但幼蟲只有數毫米長。
(2)生活史
一般認為,黃鱔是新棘蟲的終末寄主,一種叫勞氏中劍水蚤的大型浮游動物是其中間寄主。成熟的蟲卵隨終末寄主黃鱔糞便排入水中被勞氏中劍水蚤吞食,在室溫30~35℃時,4天便發育為橢圓形的棘頭蚴,8天發育為前棘頭體期,發育較快的蟲體于第10天吻部便縮入體內形成棘頭體期。這時的勞氏中劍水蚤被黃鱔等魚類吞食,蟲體便在其體內發育為成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