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本病是由雞痘病毒引起的多種禽類與野鳥的急性、高度傳染性疫病,特點是皮膚及黏膜上形成痘疹。病禽生長遲緩,產蛋減少。若繼發其他疫病或營養、衛生條件差時,也可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況:
事實上各種野鳥對雞痘均易感,野鳥作為本病的傳染來源不可忽視。痘病毒可由蚊、蜱、虱、皮刺螨等吸血昆蟲傳播,禽類的直接接觸與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亦可傳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蟲活動季節多發。[臨床癥狀及病變]潛伏期4-10天。根據病變部位與特點可分兩型。皮膚型痘疹:在冠、髯、耳垂、面部、肛門及腳趾等處無毛或少毛的皮膚上形成。痘疹初期為灰白色或黃白色粟粒大結節,以后迅速增大,變為表面粗糙、灰色或暗褐色的疣狀結節。經1-2周痘疹自然脫落而痊愈。痘疹形成期中,可能影響病珍禽采食、視力及增重,通常全身癥狀。
黏膜型痘疹:發生在口腔及咽喉部黏膜上,并可擴展至呼吸道及食道、嗉囊黏膜。痘疹初期形成白色突起不透明小結節,結節迅速增大并常融合成黃白干酪壞死偽膜,覆蓋于黏膜上。病珍禽可因偽膜阻塞、脫落而導致采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有時病珍禽兼有皮膚及黏膜兩型痘疹病變。此時易發生繼發感染,其死亡率可達50%。
防治措施:
病珍禽可對癥治療。用鑷子揭去皮膚痘痂或黏膜偽膜,用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患部,再涂碘甘油或稀碘酊,加速痘疹痊愈。同時加強病珍禽的飼養管理,防治其他并發病,消除環境應激因素,以減少疾病造成的損失。用雞痘弱毒疫苗春秋兩季接種,可有效控制本病。雛珍禽在3周齡時翅部刺種免疫。刺種部1周后形成綠豆大小皰即可,如無反應,應重新接種。成年珍禽在產卵前可再接種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