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靈芝谷蛾學名HapsiterabarbataChristoph,屬鱗翅目,谷蛾科。又名蛀技蟲,幼蟲蛀食多孔菌類。近年在江蘇一帶發現在段木靈芝、蜜環菌棒、代料靈芝和平菇的培養基及菇體上為害。
為害特點在覆土靈芝上,谷蛾鉆蛀芝體,取食芝內容物,并將糞便排出芝體表面,發生嚴重時,可把芝體食光。
形狀特征
成蟲體長5-7毫米,翅展14-20毫米,體灰白色,頭頂有淺白色堅毛,觸角為絲狀,復眼黃褐色,由鱗片圍繞,前翅有數排上翹的灰白色鱗片,形成3條黃帶。唇鬃較長,密生灰白色長毛,略上舉。
卵長0.6-0.8毫米,近圓球形,乳白色,表面有極薄的棉狀絲覆蓋。
幼蟲體長18-23毫米,寬1.8-2毫米,初孵化時為乳白色,老熟幼蟲為青黃色至淡綠色,頭棕黑色,每側有6個白色單眼,觸角褐色。
蛹長7-8毫米,寬1.9-2.1毫米,棕褐色,2-6腹節背面前端與后端,各有棕褐色刺一列,前列大而稀,后列小而密。7-9腹節背面僅前端著生刺一列,腹末背面有1對棕褐色突起,兩側各著生1對淺棕色突起,上生長毛1根,腹面有2對較小的棕色突起。
發生規律食絲谷蛾在江蘇一帶一年發生兩代。以幼蟲越冬,在翌年3月份活動,7-8月出現第二代的成蟲,8-10月是第二代幼蟲為害高峰期。在溫度下降至11℃以下時,幼蟲開始吐絲與糞便和培養基粘合一起做繭;當溫度回升到14℃時幼蟲又開始取食。谷蛾活動的適宜溫度為14-30℃,當平均溫度25℃,相對濕度80%時,將卵產在接種穴或菇木樹皮縫隙中,卵期為7-8天,幼蟲期45-48天,蛹期17-20天,成蟲期7-9天。谷蛾常在晚上活動,白天多在菇木蔽光處潛伏,成蟲不善遠飛,羽化后3-4天開始交尾,經過1-2天后產卵。雌蛾壽命7-9天,雄蛾6-8天。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縮短出菇期,清除廢棄物,消滅越冬蟲源。
(2)根據食絲谷蛾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
(3)化學防治發生嚴重時,用40%氧化樂果5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1000-2000倍液,20%速滅殺丁1000-2000倍液或魚藤精800-1000倍噴灑。
常用藥劑氧化樂果、溴氰菊酯、速滅殺丁、魚藤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