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手機成了咱的生產資料”
——農行浙江省分行金融下鄉剪影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農民在微信上就能申請惠農“e”貸。資料圖
本報記者 朱海洋
在城里,倘若沒了智能手機,會令許多人驚慌失措。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城市景象”,可能看完浙江鄉村的這些現象后,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農民一樣能玩轉智能機,甚至讓手機在生產上也能派上大用場。
手頭臨時急了,掏出手機辦貸款,最多五分鐘,即可到賬,利率有優惠,額度還不低;上有供應商,下有批發商,下單、對賬、支付,通過手機全搞定,活脫脫的“商業管家”;另外打通農產品進城新渠道,去除中間環節后,不僅不愁賣,還能優質優價……
一位農民總結說:“如今這手機,真是離不開,已經成了咱的生產資料!
到底手機給浙江農民帶來了啥變化?最近,記者跟隨農行浙江省分行的工作人員專門下鄉探了個究竟。
足不出戶貸到款
每逢臨近年關,正是王書民用錢最緊的節點,租金要付,工資要付,還得買農資、購種子,加起來得六七十萬元。往常這時,如果手頭緊,他總得東拼西湊,借這家,還那家。王書民為人忠厚老實,盡管只要他開口,親戚們也都會救急,可老王每次羞于開口,經常自個兒干著急。
王書民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章鎮鎮的農民,除了幾個草莓大棚,還種有150多畝茶葉、25畝水果。他告訴記者:“其實缺錢也就一陣工夫,半年后等資金回籠,馬上就能還上,如今借錢真不容易!
之前,為啥不找銀行貸款?王書民一下拋出了不少理由:銀行不熟悉,怕碰壁;手續不清楚,怕麻煩;最大資產就是家里農房、地里設施,真沒啥能擔保的?傊谒磥恚r民想要貸到款,那可不是件輕松事。
“但現在我知道了,銀行貸款,真沒那么煩!”現場,王書民就演示起來,僅用了兩三分鐘,15萬元的貸款就打到銀行賬戶上,“這下,買化肥、農藥、種子的錢有著落啦,再不用厚著臉問人借啦,真是方便又快捷。”
同行的農行上虞支行工作人員倪儂儂告訴記者,王書民申請的是一款純線上的融資產品。為啥那么快?秘密在后頭:前期,銀行已對村民通過摸底打分,以及向村干部核實等方式,掌握其信用情況,再以整村建檔的模式給予農民預授信,農戶只要到銀行簽約一次,后續步驟就可在手機上完成。
貸款“難、貴、慢”一直是農村金融的“三大痛點”,現在,像老王一樣享受手機帶來的貸款便捷,在浙江有多少?據了解,光一個浙江農行系統,2017年,通過網上申請的惠農e貸就超過6.15萬戶,貸款余額近104億元。
除了快,還很便宜。記者了解到,由于網上貸款的定價機制不同于傳統線下,依托互聯網技術,交易成本隨規模增長而分攤,使得定價優惠激勵機制成為可能。目前,惠農e貸的月息低至4厘,遠低于市場的年化利率。
“貸款15萬元,一年期,每個月還利息700多元,真不貴。”王書民現在逢人就說,都快成了半個農行“推銷員”。
輕而易舉辦買賣
在上虞的另一個鄉鎮瀝海,這里約有10萬畝的海涂,大多以蝦塘為主。每年的春秋兩季,是金國燦最忙碌的時候。春天,他提供苗種、飼料;秋天,他負責收蝦。周邊各大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大戶,幾乎都是金國燦的客戶。
“資金量最大的一天,可以達到100多萬元。最早時,全靠請3到4個人手工記賬,全部都是現金交易,由于賬目過于繁雜,經常出現漏賬、錯賬,有時說都說不清。”金國燦說,為了盤賬,那幾個月,幾乎天天要忙到半夜,“一個季度,至少五本厚厚的賬簿,能不容易出錯么?”
不過,打從去年起,金國燦就再沒為這事兒憂心過。這功勞,非“智能管家”莫屬。說著話,金國燦就拿出手機,打開一款“農銀e管家”的應用,這個月賣了多少飼料,都是賣給誰的,付款情況如何,一目了然。另外,他如果也要采購,只要輸入對方供應商的名字,建立買賣關系后,手機即可下單、付款。
對金國燦來說,手機成就了清晰的臺賬,那么對廣大的養殖戶來說,則是有了一個快捷的下單平臺,再也不用上門訂貨!安挥眠^來排隊,也不用跑銀行劃賬,一部手機輕松搞定,更不會有因為錯賬帶來的摩擦。”紹興蝦農陳建強深有感觸。
農行紹興濱海新城支行行長謝志勤告訴記者,根據買賣雙方的交易流水,銀行還專門制定了金融產品,最高授信額度可達到100萬元。金國燦說:“以前申請貸款,要千方百計找關系、作證明,現在真是方便,手機上的買賣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于農產品的供應商來說,“農銀e管家”是下游商戶進貨的“農超市”,但與此同時,該軟件面對的是全國農行客戶,供應商在平臺上注冊后,還能把本地商品搬上網賣。為此,農行浙江省分行專門打造了“微商城”板塊。
“現在電商流行,我們也學著把自己的農產品通過網絡賣到更多地方!痹谌鸢彩懈邩擎偟哪仙酱,劉阿姨正學著如何給產品包裝、拍照,一旁的農行團隊則幫忙指導。據了解,目前,光在溫州瑞安就有3030余戶農貿經營戶完成“農銀e管家”線上遷移,下游商戶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下單、付款、收貨的一條龍服務。截至2017年,當地上線50種農產品,累計交易6000多筆,交易金額達到6.85億元。
便利背后靠數據
農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農村金融今天帶給老百姓的便捷,背后的功勞還得歸于農民大數據!凹词乖诨ヂ摼W如此發達的今天,幾乎沒有可以用作分析的農民信用數據,風險管控問題自然成了貸款的最大癥結。因此,要實現信用難題的破解,信用數據庫的建設是前提!
實際上,對這項工作,許多金融機構想做,卻難以下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農民基礎數據零散、碎片化,且流動性、復雜性更大。不過,農行的機構優勢也是大多金融同業所無法比擬的。
這幾年,利用鄉鎮網點、“金融便利店”“三農工作室”及全省農行掛職干部等優勢,農行浙江省分行圍繞農民的生產鏈、供銷鏈和消費鏈,通過線上+線下兩條腿收集,并篩選、分析數據,構建村民信貸檔案數據庫。截至2017年12月末,浙江30%的農戶都已建檔,覆蓋一半的行政村。
誰家信用一直很好?誰家因病遭遇困難?誰家是致富能手?等等。記者了解到,像這些資產負債、經營情況、信用狀況都能被記錄。而在線上,數據更是從“孤島”成為“共享”。據介紹,目前,農行浙江省分行已與當地財政、農業、林業、海洋等部門聯系,從源頭批量在線獲得客戶信息,將真實、客觀的財政補貼和農戶生產供銷等數據導入村民信貸檔案。
光有數據還不夠,得有授信模型才能放貸。對此,按照數據來源不同,農行浙江省分行研發了多維度綜合授信模型,系統自動測算授信額度,白名單經審批后農戶便可自助貸款。據了解,在未來三年內,浙江的農民信用數據在農行預計將超過300萬戶,更多人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