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6 作者:佚名 來源:海南日報
海口市龍華區仁里村黨支部依托產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11月4日上午,從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食斛公社”農家樂陽臺望去,只見一片片綠油油的石斛生機盎然。脫貧戶麥典留的大女兒麥曉莉正蹲在一塊火山石前仔細觀察石斛的長勢。
中專畢業后,麥曉莉便進入仁里村斌騰石斛基地打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成為項目主管,每年的收入有四萬元。“這都多虧了村里的幫扶,我們家才能夠順利脫貧。”麥曉莉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仁里村通過夯實黨建,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推行“黨建+產業”“黨建+扶貧”等模式,給鄉村振興裝上了動力強勁的“火車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漫步于村中,空氣格外新鮮,煦暖的陽光透過樹葉之間的縫隙灑在干凈整潔的村道上。仁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貽岱指著道路兩旁的火山石上長出的嫩綠色細小植物根莖對海南日報記者說:“這就是石斛,現在可是我們村的香餑餑。”
在位于石斛基地附近,海南日報記者看到一座新建起的大型農家樂,入口處是火山石堆砌起的招牌,“食斛公社”四個亮黃字體展現了這是以石斛為特色的農家樂。行走其中,周邊環繞的是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水車悠悠地轉動,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這幾年村里越來越漂亮,日子過得舒心,比在城里都強。” 仁里村委會斌騰村村民李玉梅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來旅游的人也多了,每逢周末村里的集市所售的農產品,特別受游客歡迎,一上午都能賣好幾百元呢。”
看著村民臉上滿意的笑容,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破舊貧窮的村莊,因為環境差、經濟落后,很多村民都紛紛搬到海口城區。
“仁里村有獨特的紅色資源、潭豐洋濕地資源,鄉親們可以搭上生態文化、全域旅游的快車帶動村子發展。”在仁里村黨支部干部深入調查走訪后,大家認為,村子想要改窮業,拔窮根,必須先修路,“路通了就能帶動資源走出去,注入更多新‘血液’促其發展”。
說干就干,在黨支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條長3公里寬6米的主干道貫穿各個自然村,各自然村巷道全部完成路面硬化和亮化。
夯實鄉村建設,帶領村民致富是關鍵。依托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仁里村黨支部引進了石斛種植產業,使石斛組培苗回到原生態的火山石地貌上馴化。很快,火山院墻上成功地掛樹種起了石斛,在村外打工的村民們已經紛紛回家幫工。如今的村子不僅有了獨特的風景,2016年全村還實現整體脫貧。
仁里村還依托潭豐洋濕地的優勢資源,成立了潭豐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當地村民增收致富。“旅游公司不僅可以解決村里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還能將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進行展賣。”林貽岱指著宣傳冊說道,“看,這是引進的旅游公司推出的項目實施方案!美麗仁里,幸福海口一日游。”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仁里村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等系列稱號。
“這些榮譽對于仁里村來說是一種鞭策,更是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希望能把電商經濟、旅游經濟、共享經濟的發展概念引入仁里村的建設,鞏固好脫貧成果,把仁里村建設成更美麗,人民更富裕的鄉村。”林貽岱自信滿滿。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