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25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記者 蘆曉春
最近,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大峪子村的村民們迎來一件喜事:農業農村部百鄉萬戶北京調研組來村里了。村民們滿懷期待,村書記劉艷亮說:“今年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要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把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真實地反映上去,讓百姓分享農村改革的成果!”
平谷區被譽為“大桃之鄉”,大桃種植是大峪子村的傳統產業。上世紀80年代初,村民就開始種桃樹,可辛苦一年換來的只是畝產千余元的收入。2007年,33歲的劉艷亮當選大峪子村黨總支書記。經過田間觀察、詢問果農、請教專家以及與桃商座談,他總結出桃子賣不上好價錢的原因是品種落后、管理技術老化等。隨后幾年,通過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拉長上市期、培訓種植戶等,大峪子村的大桃品種多了、品質上去了,規模達到3000多畝,村民收入也有了提高,畝均1萬多元。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為了解大峪子村的大桃產業發展新問題,調查組與村里的部分老黨員、村干部和種植戶進行了座談,并走進該村大桃果園的田間地頭,發現該村大桃產業存在幾個問題。
一是村里缺乏年輕勞動力。振興鄉村,人才是根本。“現在村里種大桃的多數是50歲-60歲以上的人,年輕人很少回來,土地又流轉不出去,再過10年,這些桃園怎么辦?”82歲的老黨員劉品文憂心忡忡。
二是大桃尚未達到優質優價。近些年平谷區通過品種、技術、管理的不斷更新與優化,大桃的甜度、品相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銷售上,盡管不少桃農學會借助互聯網平臺讓一部分大桃賣上了好價,但還有許多普通種植戶依然是通過傳統的商販收購渠道賣桃,價格很難上去。怎樣讓好大桃賣個好價成為村民們最關心的事。
三是大桃產業沒有實現融合。調查組發現,目前村里雖已具備了發展休閑農業的基本條件,包括建有小型休閑公園、水渠、山上景觀等設施,但這些年并沒有發展起來,新產業新業態尚待培育。
調研組告訴記者:“通過調研,我們感到村子在實現產業興旺上,任務還比較艱巨。下一步,我們將更大范圍走訪入戶,深入了解村民的意愿和想法,結合該村大桃產業發展存在的一些深層因素,力爭幫村民明晰產業發展方向,幫大峪子村走上鄉村振興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