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3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張繼才
去年以來,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一個名叫“農保姆”的手機軟件日漸成為5000余戶蔬菜種植大戶的新寵。而通過山西、陜西等11個省(市、區)86個加盟分社和2319個村級服務站的推廣,“農保姆”已成為全國5.38萬農戶的選擇,并幫他們輕松實現了果蔬的標準化種植。
“以前種地跟著老人學,現在跟著‘農保姆’學。”2月23日,在臨淄區皇城鎮崖付村,58歲的“老把式”王凌云笑呵呵地指著手機說。他口中的“農保姆”,是國內首款設施農業標準化服務管理系統,通過手機APP,可為農民提供標準化種植全流程服務,從而實現“傻瓜式種植”。
“農學院”用于標準化種植的學習,“微農”用于即時解答生產問題……說起“農保姆”,王凌云贊不絕口。“農保姆”匯聚了20余種果蔬的標準化服務大數據,包括1000余部相關教學片、296門標準化種植學習課程、16部共計300余萬字的教材、百余冊“設施農業7F生產管理技術標準”口袋叢書,總資源量超100TB。
除了標準化種植,“農保姆”還能隨時解答農戶遇到的難題。這不,看到有幾棵西葫蘆的葉子有點不對勁,王凌云拍張照片上傳到了“農保姆”的咨詢群里,然后語音描述了一下情況。幾分鐘后,在線技術人員就判定西葫蘆患了細菌性葉斑病并給出了解決方案。
“‘農保姆’擁有上千名技術服務人員,為農戶提供線上線下技術服務,還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數以萬計的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科研單位和涉農院校,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撐。”負責“農保姆”運營的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京濤說。
思遠農業2004年進入臨淄農資市場后發現,“農民種地往往僅憑經驗,缺乏科學系統的指導,長期不合理的施肥、施藥導致種植成本增加,不僅浪費資源,還破壞環境平衡和生態健康,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白京濤說,為此,思遠在銷售農資的同時,組織專業農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通過培訓、現場解答等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并逐漸形成了一套農業種植技術體系。
“既然農戶種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何不為他們提供一套標準的種植模式,實現‘傻瓜式種植’?”白京濤說,思遠農業很快把西葫蘆、西紅柿等常見經濟作物的種植技術制成圖文并茂的口袋書。漸漸地,“標準化種植”從臨淄區的上百個村傳播到了德州乃至省外,內涵也不斷擴張,包括農產品品質、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服務在內的一系列標準體系被建立起來。
2015年,思遠農業的做法引起了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濃厚興趣,雙方攜手開發“農保姆”APP。2016年11月,“農保姆”APP剛開發成功,王凌云就成了第一批用戶。在此之前,他按照思遠農業推出的“7F生產管理技術標準”種植西葫蘆,徹底解決了在同一地塊上不能連續多年重茬種植同一作物的問題。“這個大棚連續種了6年西葫蘆,連年豐收。”更讓王凌云感到滿意的是,和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大棚每年農藥、化肥投入量降低一半以上,產量卻增加了20%~30%。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