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1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近日,我省“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也提出,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河南在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過程中,亟需發展特色農業,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以加快現代農業強省建設。
特色農業“特”在哪里
特色農業指在特定區域依據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等條件而發展起來的具有獨特品種特殊品質和地方特色的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依托其特殊自然資源而具有比較優勢,因其難以復制的特殊條件而具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色農業有以下三個特征:
1.品質的特殊性。由于區域生產條件的特殊性,使產品的品質優于其他區域的同類產品,或者能生產出其他區域不能生產的產品,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樣就使該區域的產品具有品質上的不可比性。
2.資源依賴性。多種多樣的氣候和地貌類型適宜眾多種類的農業生物類群生長發育。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決定了特色農業的生產區域性,不具有特種資源的區域很難生產出同樣品質的產品。在一定的范圍內特色農業生產的農產品或加工品也只能是有限幾類,產量往往也是有限的。
3.具有市場導向性。特色農業是市場和社會需求的產物,特色農產品需要社會認可,在消費市場的需求引導下才能發展起來。有的農產品雖然品質很好,但不被消費者認可,那它也很難發展起來。同時,也只有市場提供的經濟效益能夠增加農民和相關經營者的收入,并且資本回收率較高,特色農業產業才會持續發展,達到產業化。
總之,發展特色農業,就是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利用傳統的種植、養殖、加工方法和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河南省地域遼闊、地形多樣,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農產品生產更是多種多樣,極具地域特色。譬如西峽的獼猴桃、溫縣的鐵棍山藥、中牟大蒜、信陽板栗、固始雞、滎陽河陰嶺石榴、靈寶蘋果、新鄭紅棗等一大批品牌產品,已經成為地方特色農業的名片。
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隨著我國以土地家庭承包制為核心的農村生產關系改革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農產品的供需局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前,我國居民的消費在不斷升級,由原來追求吃飽發展到現在追求吃好,對農產品的營養價值、保健功能、安全性要求都大大提高,而且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已經成為主流。一方面,普通品質的農產品供應充裕,常有個別品種出現“賣難”;另一方面,優質、安全、健康的品牌產品供不應求。農產品供給在品種、品質、結構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國際市場上,農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美國、歐盟、日本等國設置技術及綠色貿易壁壘,千方百計阻礙我國農產品的進入,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受到很大影響,F在我國農產品可以說是受到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重壓力。
解決我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發展特色農產品,可以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資源稟賦和獨特的人文歷史文化資源,發揮比較優勢,開發出更多各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發展特色農業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特色農業以區域內的特色農業資源為基礎,并結合本地區的科技水平開發具有區域優勢的農產品和產業,促進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淘汰那些缺乏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和產業。這樣各地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各自的特色農業,就可以優化我國農業結構,避免產業結構趨同。
我省發展特色農業的發力點
1.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河南各市縣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資源和生產條件,要深入挖掘更多特色農業資源,做好特色農產品品種資源保護等基礎性工作。把新品種培育和技術創新作為提升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措施。要加強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種的繁育,對原有的特色農產品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品質,提升產品檔次。要加大特色農業生產環境治理,良好的水土資源、潔凈的空氣和科學的生產方法是特色農產品保持其特色的重要外部條件。
2.打造河南特色農業品牌。一是要打造河南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必須堅持標準引領。建立符合河南實際的特色農產品生產標準和產品評價標準,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并對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做好技術標準培訓工作,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二是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生產經營者和政府部門都要增強品牌意識。切實做好特色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支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森林生態標志產品等的申請認證和擴展。三是強化品牌宣傳推介。積極利用各類媒體擴大宣傳,利用各種機會推介、展銷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升河南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用品牌樹立河南特色農產品的信譽,用品牌的力量讓河南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用品牌強化河南農業強省的地位。四是要強化品牌保護意識。構建完善品牌保護體系,實時監控、評估品牌狀態,綜合運用協商、輿論、法律等手段打擊各種冒用、損害河南品牌的行為。
3.培育特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特色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生產主體、加工主體、服務主體。當前,特色農業生產主體大多為分散農戶,在生產優勢區域內以分散經營為主,種植方式科技含量低,難以實現標準化生產,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這是當前制約河南特色農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原因。培育新型特色農業經營主體首先要抓好生產主體的培育,發展好種植業和養殖業,這是保持農產品特色的源頭。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等生產經營主體,規范他們的特色農業生產的行為,發揮好示范作用,然后逐步擴大范圍,實現特色農產品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加工主體需要以特色農產品為優質原料加工出更優質產品,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這就要求培育科技水平較高、管理規范的農產品加工主體。建立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于特色農業發展極其重要,它可以減少交易環節提高效率。新型服務體系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等系列化服務,當前最重要的是為農民提供發展特色農業所急需的適用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銷售服務。有了好的服務主體,就能使河南特色農產品加快流通,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4.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意義在于,使農業生產達到規模經濟,降低產品成本,提升特色農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區域內優勢資源,把現有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成“三品一標”基地,并推動優勢產業向最適宜的區域集中發展,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品”。近兩年,河南正在以“四優四化”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逐步形成了產業區域化、專業化、集群化。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按照國家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要求,圍繞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林特產品五大類,創建國家級特優區和河南省特優區,區內要逐步形成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配套農資生產和制造融合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政府應當加強政策引導,避免產業分散化,為產業集聚提供良好的環境。
5.要強化特色農產品質量監督。特色農產品想要獲得長遠發展,除了產品價值和品質具有自身優點以外,還必須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健康、安全需求。必須構建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完善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形成高效的查處和懲罰機制。農產品質監部門要為健康綠色食品的發展助力,要嚴格監督生產者是否執行生產標準,還要維護好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護好河南特色農產品的品牌,維護好特色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