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蘭州網
6000多只美麗的蘆花雞、貴妃雞、珍珠雞悠閑地漫步在蘭州新區秦川鎮六墩村的200畝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散養區里。出欄期長達一年,渴了喝山泉水,餓了吃玉米、麩皮、油渣,飼養周期無任何添加劑的“營養雞”、“月子雞”靠過硬的產品質量樹立了響當當的“六墩雞”品牌,年利潤近75萬元。發展規模養殖五年多來,從起初的不敢養不會養,發展到抓質量樹口碑。六墩村規模養殖走出了一條示范戶龍頭帶動,困難戶迎頭趕上的致富新路子。
從“小打小鬧”到帶頭創業
新區秦川鎮六墩村的耿文麒最近幾年多了個新綽號——“社長”,2013年5月老耿下了個決心,遠赴山東引進2000只蘆花雞雞苗,在村上搞起了特色養殖,奮斗在致富道路上。
4月4日,甘肅遭遇多年罕見的沙塵暴天氣,記者來到新區麒麟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時,耿文麒和社員彭秀家正在和狂風打一場“護雞”保衛戰。近6000只品種各色的營養雞都在近兩百畝的養殖區中散養,面對飛沙走石,老耿他們用了將近四十分鐘才把雞兒們全部趕到了棚舍里。
2012年耿文麒在六墩村,和妻子一起養豬、養鵝、養雞,可規模小、銷路窄。老耿覺得只有擴大規模搞“特色家禽養殖”才能真正致富增收,同時帶動鄉親們。2013年老耿成為六墩村首批扶持的規模養殖示范戶之一,并成立了麒麟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規模養殖前,我在家里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簡易雞舍,有了新區的專項補貼資金后,流轉了現在的近200畝養殖場,還改造了通風、飲水、除糞設施。”耿文麒說,如果沒有新區的大量惠農政策,光靠自己一個莊稼漢是想都不敢想的。
從引進雞苗入場的那天起,老耿沒日沒夜地往西寧、山東、寧夏跑,和有養殖經驗的農戶拜師傅學技術,啃下了品種雞養殖技術這塊硬骨頭。“想致富,要帶頭,就必須學好技術。真金白銀和社員們的血汗錢都投進去了,我們只能好好干,沒有回頭路!”樸實的老耿一字一句地說。
抓質量拓銷路
“一只土雞賣130元至150元,除去成本凈賺一半。近兩年我們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用上了互聯網營銷,2017年養的6000多只雞,連雞帶蛋全都賣完了。”耿文麒說,隨著規模漸漸擴大,日子越來越好,去年合作社利潤近75萬元。
社員彭秀家說:“剛開始說我們的雞無添加,一年出欄沒人信。我們專門買了個面包車,哪怕只買一只雞我們也拉到顧客家門口,就這樣口口相傳樹立了麒麟口碑。”2016年經常網購的彭秀家腦洞大開,利用互聯網上開起了合作社網店。今天直播貴妃雞下蛋,明天分享土雞蛋與普通雞蛋的區別,后天請網友來養殖場現場試吃爆炒蘆花雞。樸實而接地氣的一條條推送為麒麟土雞在周邊市場打下了赫赫威名。經過兩年多的悉心經營,在2017年銷售額中,超過一半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質量、質量,還是質量。這是耿文麟強調的最多的詞。
示范戶轉型致富“引路人”
麒麟合作社實實在在的收益形成示范效應,優秀的示范戶也成為致富“引路人”,借助合作社機制,帶動更多村民致富。
“雞是散養的,活并不重。每個月掙3000塊,這錢掙的挺舒心。”55歲的六墩村建檔立卡戶彭真加告訴記者。像他一樣受雇于麒麟合作社的還有陳云高等6名村民,身體殘疾的他們不能干重活,沒想到在家門口過上了朝九晚五的城里人上班的生活。
在耿文麒心中還有一個自己的小目標,幫扶村上的建檔立卡戶有穩定收入,只是老耿的第一步,今明兩年在麒麟合作社種雞育苗技術突破后,他還想每年送給村上的困難戶800至1000只雞苗,免費傳幫帶學技術,讓家家戶戶都有一份自己的養殖事業。
耿文麒給村民們樹立了個好榜樣,合作社成員從最初的5戶增加到13戶,16年社還注冊了麒麟商標要把這份事業做大,帶動更多村民致富。五年來,六墩村投入對接各種自愿扶
持近10家合作社,成功打造了包括耿文麟在內的20多名示范戶,幫助引導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