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7 作者:李銳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旅游+”摘掉黎苗村寨“窮帽子”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李銳
2009年之前的什進村:住的是茅草屋,下雨時會漏雨;村里都是土路,孩子上學要走兩三公里;石頭搭個三角灶做飯,飲食衛生沒保障;村里沒有娛樂設施,小孩在土地上玩耍;村民靠天吃飯,種植水稻、檳榔等作物,一年下來人均純收入僅有2000余元;2009年之前村里沒有出過一名大學生……
什進村是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下屬的一個山區黎族自然村,是保亭縣最貧困村莊之一。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印發,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有著良好自然資源、特色文化風情的什進村迎來了“春天”。2010年4月1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什進村調研時指出:“扶貧開發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整體推進的同時一定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困難戶的脫貧致富問題,讓國際旅游島建設真正成為惠民工程。”
什進村村景
2010年4月22日,北京春光集團入駐什進村,成立海南三道灣大區小鎮旅業有限公司,探索將旅游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構建農旅相融、以旅促農的新型發展道路。
保亭縣扶貧工作辦公室主任周賢亮介紹,什進村利用毗鄰檳榔谷和呀諾達兩大景區的地理優勢,實施“大區小鎮新村”扶貧開發模式,以實施村企合作建設為引領,推動“旅游+”與脫貧攻堅深度結合。“整村推進的扶貧模式就像大河與小溪的關系,個人脫貧不行,要整體脫貧。大河有水,就會流向小溪。”周賢亮如是說。
什進村細化“大區小鎮新村”開發模式內容,提出了“旅游+農業”“公司+農戶”的發展形式,即在沒有征地、土地所有權仍歸村集體、基本農田不動的前提下,由公司出資、建設、管理和運營,打造“生態農村、旅游農業、文化農民”的社會主義“新三農”。“大區小鎮新村”扶貧開發模式使得村民收入渠道增加,獲得了安置房產、育苗補償、土地分紅等8項收益;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吸引了大量村民返鄉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村民享受到公司提供的老人補助、傷殘補助、教育補助等各項社會福利。
什進村黎族特色民宿
“青山還在,綠水不改,糧田未減,但村美了,樓新了,人富了,什進村實現了華麗蛻變。”駐村干部苗蕊說。
2014年,舊貌換新顏的什進村被評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大區小鎮新村”扶貧開發模式實施的布隆賽項目先后獲得“海南省國際旅游島新農村建設示范項目”“海南省特色民居示范村”“海南省整村推進示范項目”“海南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項目”等榮譽。
2017年,什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75萬元。早已摘掉貧困村“帽子”的什進村更是吸引了在外工作的村民回家創業,28歲的黎族姑娘林維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看到變美麗的家鄉大力發展休閑旅游,在三亞市從事旅行社工作的林維回到家鄉,將自家的小樓變成特色民宿,開發了識別熱帶作物、觀賞熱帶自然美景、體驗黎苗鄉土文化等休閑旅游項目。林維告訴記者,現在一家人種植水稻和瓜菜,加上體驗、民宿、餐飲等旅游服務的收入每月可達到1萬元,休閑旅游收入已占總收入的七成。
2017年,保亭縣11個實施“整村推進”模式貧困村退出貧困村行列,其中兩個貧困村與什進村相鄰,“傳導效應”明顯。周賢亮說:“什進村作為實施‘整村推進’計劃和‘大區小鎮新村’扶貧開發模式脫貧的自然村,有著重要的引領和傳導作用。下一步,我們將以什進村為啟動點,以點串線,整合周邊貧困村資源,在區域內形成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復合型旅游景區。”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