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19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專家:寧夏應引進研發枸杞機械實現替代傳統種植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 針對傳統枸杞種植與采摘模式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部門的有關專家建議,以機械化生產代替傳統種植的需求日益突出,農機農藝深度快速有效的融合已成為枸杞產業增收增效的當務之急。
枸杞,是自治區種植面積很大的經濟作物,占全國枸杞種植面積的45%以上。預計到2020年,枸杞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枸杞干果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5%,年綜合產值100億元,加工轉化率將達30%以上。目前當地枸杞種植仍以密植保產式生產、傳統人工采摘為主,種植模式與現代化農機裝備標準化作業要求很不相符,機械不能順利下田,傳統枸杞生產成本高居不下。農業部門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傳統種植模式下,僅枸杞鮮果采摘一項的成本平均在3000元/畝,而采取符合機械化作業的標準化疏植模式,作業效率可提高30%左右。疏植模式雖使畝產量略有下降,但因人工成本下降、作業效率提高,產量與成本兩項相抵后綜合效益比并不會下降,反增30%左右。
自治區農業專家認為,可以根據當地實際,一方面通過改造現有低產低效老園區,增大枸杞種植行株間距,將傳統的窄行密植改為適宜現代機械進園作業的寬行疏植模式,創造枸杞標準化生產條件。一方面可以采取農機農藝部門加強合作,積極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做好產業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出符合北部,中部灌區和南部山區枸杞生產的種植模式,引進、研發與之配套的現代農機裝備,提升枸杞機械化作業條件。
加大農機農藝融合枸杞機械化生產示范園區建設投入,以農機化示范園區作示范平臺,開展機械化枸杞生產試驗,利用機械化剪枝理條,培育單株多枝杞苗,增加單株結果數量,實證疏植不減產不減收,改變杞農種植傳統觀念。發揮農機化示范園區“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算”的引領帶動作用,打消杞農的觀望態度,增強杞農對枸杞機械化種植的生產信心。
農藝部門加大優質高產良種培育,提高枸杞產量與品質。在枸杞基因測序、新品種培育等技術上尋求突破,建設區級良種采穗圃,實現省工節本與增產增收同步,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最終實現增產增收目的。健全枸杞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現代化農業生產和管理技術應用,保證枸杞品質與產品加工質量和安全,提升枸杞品牌影響力,促進枸杞產業可持續性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隊伍,組建集技術、信息、裝備優勢資源于一體的高水平作業指導專家團隊,推動枸杞產業化發展與進步。記者張國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