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23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貴州省遵義市貧困村“聯姻”小康村——
面對面學技術 手牽手奔小康
本報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近處村落里,櫻花爛漫、清雅宜人,灰瓦白墻的黔北民居錯落有致;遠處山坡上,茶農們正忙著采摘茶青,山歌伴著茶香飄向遠方……
清明節前夕,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土坪鎮石志村的32位村民來到湄潭縣湄江鎮核桃壩村“取經”。一下車,他們就被村里優美的景色給“震”住了,“沒想到農村也能這么整潔、漂亮”。
石志村是一個被大山包圍的深度貧困村,4道山梁使全村土地零散破碎,在全村3219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6戶、698人,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外出務工是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
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掉隊,石志村去年制定了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白茶種植就是其中一項。
雖然改種茶葉將為石志村脫貧提供持久的產業支撐,但面臨的問題也不少。一方面,種植白茶需要4年后才能見到成效,村民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當地群眾普遍缺乏種茶經驗,茶園管理跟不上,亟需補課。
100多公里開外的湄潭縣核桃壩村曾經也窮得叮當響。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該村“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發展茶產業,逐步擺脫了貧困,步入了小康。如今,核桃壩的茶園總面積達1.2萬畝,茶葉年產值接近3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6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今年,經貴州省委宣傳部牽線搭橋,石志村和核桃壩村結成幫扶對子,核桃壩村在產業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合作社建設、新農村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等方面,為石志村提供幫助,并互派干部掛職鍛煉。此次學習交流活動,即是幫扶內容之一。
“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采摘動作要輕,手指要向上提。”“種茶的時候要留溝,不能種得太擠”……
在茶園里,核桃壩村村民余坤輝將自己20多年的種茶經驗傾囊相授,從茶葉育苗、茶苗移栽、茶園管理,到茶枝修剪、茶樹施肥、茶葉加工,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前來學習的石志村村民王代富。
3天時間里,石志村的32名村民與核桃壩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不僅系統學習了茶園管理、采茶制茶等技術,更堅定了他們通過發展茶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真是眼見為實,看到了希望。”75歲的謝傳言是“取經”隊伍里最年長的,種了一輩子玉米,現在開始學種茶,仍舊勁頭十足、信心滿滿,“過幾年,等家里的茶園可以賺錢了,就把在外打工的孫子叫回來”。
石志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濟國告訴記者,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學習交流活動,將核桃壩村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及產業發展經驗帶回去,為石志村脫貧致富播下希望的種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