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8 作者:佚名 來源:遂寧新聞網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任隆鎮一條正在開挖的大馬路兩邊,到處都是讓人垂涎欲滴的五星大枇杷。沿著這條正在開挖的大馬路,記者來到了任隆鎮黑白溝村,目睹了只有集市才有的“熱鬧”:村委會院壩里擺滿了熟透了的枇杷,數十人忙得不可開交,有的正在分揀,有的正在包裝,有的正在裝車,還有的正在網上接單……隨著“快遞+電商+N”這一新模式在村里的落地,不到一個月,枇杷訂單達2.6萬單,訂貨量100噸,村民們再也不用擔心,曾經很難運出村的五星枇杷。
一個小村莊的“增收夢”
初夏時分,黑白溝村的五星枇杷成熟了,村民又將迎來一個枇杷豐收年。走進村莊,處處可見的枇杷樹成了黑白溝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標配,“今天摘了一挑來,就賣了幾百元。大概有200棵枇杷樹,收成在1萬斤左右。”黑白溝村1組63歲的村民蔣傳志,放下肩上兩筐沉重的枇杷介紹說。
在黑白溝村,一棵棵枇杷樹順著山坡整齊排列,金黃色的枇杷將枝頭壓得很低,伸手摘一顆,輕輕地咬下去,酸甜的汁水溢出來,順著喉嚨咽下去,沁人心脾,讓人回味無窮。
“30年前,村民們想通過種植像枇杷這樣的果樹,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實現增收致富。”黑白溝村村主任蔣方勝表示,果樹是全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黑白溝村致力于發展果林經濟,不但種植了幾百畝枇杷,還有遠近聞名的仙桃、沙田柚等,全村枇杷產量約有150噸。
現在,黑白溝村與任隆鎮紅五村已成蓬溪仙桃示范線,蓬溪縣把仙桃作為優化結構、助農增收的骨干項目。村民們相信,村里的枇杷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下一個“仙桃”。
一顆小枇杷的“新嘗試”
在黑白溝村村道上,一前一后地停著中國郵政和圓通快遞運輸車,十幾名工人正在分揀、封裝、裝車。
看著“熱鬧”的場面,63歲的村民蔣傳宇回憶說:“以前半夜一兩點起床摘,背上街賣。他家兩三百棵枇杷樹,很多枇杷都爛在樹上。”蔣傳宇的“往事”正是不少村民的心結:枇杷集中成熟,青壯年外出務工,村里的老人經常起早摸黑,仍然賣不了多少錢。更讓他們覺得惋惜的是,即使這樣仍有不少高品質枇杷爛在樹上。
如何讓這些原生態農產品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今年,黑白溝村與遂特電子商務公司、圓通快遞、郵政快遞合作,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讓枇杷變現,不用再起早摸黑,更不用翻山越嶺跑到街上去賣,村里水果銷售渠道一下子就暢通了。
“裝滿就發車,現在已有2.6萬個訂單了,訂貨量達到了100噸……都是訂單式的,等到要貨。”蓬溪圓通快遞總經理劉威成說,公司在黑白溝村已收發了15噸新鮮枇杷。
在黑白溝村駐點的遂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長駐黑白溝村,讓這里的仙桃、沙田柚等特色農產品,走出遂寧,走向四川,奔向全國。
一條致富路的“再探索”
黑白溝村枇杷寄遞是我市快遞服務農業、助農增收的生動實踐,更是快遞提質增效的客觀體現。
2016年,黑白溝村村民馮桂蓉患上了乳腺癌。為了幫助馮桂蓉一家渡過難關,村里為其辦理了低保,安排家里兩位老人,分揀枇杷,“這一排分揀的,大多數是村里的貧困戶,一天就能掙上百元。”
“快遞+電商+N”這一新模式,就是“請”電商進村里,讓快遞把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運貨出村,銷售出去。這一探索不但可以解決村民的農產品銷售難題,還可以讓一部分村民就近工作,掙錢補貼家用。
如何將這種模式“嫁接”到全市各地呢?市郵政管理局主要負責人黃軍表示,正因為有快遞和電商的“加盟”,才使得黑白溝村村民不愁枇杷銷路,坐在家門口也可以掙錢。接下來,全市寄遞業將進一步轉變思想,引導和鼓勵快遞經營者涉足快件生產、加工、銷售等領域,破解農產品“線上缺平臺、線下無配送”難題;整合快遞要素資源,推進鎮(鄉)快遞超市建設運營,探索“最后一公里”投遞新途徑,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助力鄉村振興;深入實施“遂貨網上行動”工程,搭建“一地一品”“一市一品”上線和“遂貨出川”平臺,助力郵政行業精準扶貧。
看著漸漸裝滿枇杷的快遞運輸車,蔣傳宇想起了村口通往遠方的新建大馬路,不由得對“鄉村振興”戰略滿懷憧憬:未來,農村將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