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1 作者:佚名 來源:湖南日報
5月,雙牌縣陽明山、瀧泊國際慢城、花千谷等地繁花似錦,游人如織。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省級貧困縣雙牌縣,通過實施“旅游+扶貧”為主的脫貧攻堅,終于攻克貧困堡壘,通過省脫貧攻堅實地評估考核,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雙牌味道”飄香
“這就是雙牌味道,曉了爽抖(永州方言,‘很好’的意思)的味道……”近年,這首《雙牌味道》傳唱到全國各地,這正是雙牌縣發展全域旅游、實現精準脫貧的真實寫照。
雙牌縣山奇水秀,《徐霞客游記》曾以較大篇幅記載了雙牌的山水美景。近年,雙牌縣積極推進“旅游+扶貧”,把林區打造成景區,創新“三分三合”模式(三分: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三合: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態休閑觀光園、美麗幸福新家園三園合一),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產業園,升級成為景區。
5月6日,雙牌縣云臺山生態茶葉種植基地一片嫩黃的新茶,前來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2015年,該縣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在云臺山連片種植黃金茶、藤茶、金銀花、甜茶等12400畝,按“50%歸貧困戶,35%歸公司,15%歸鄉村集體”分配利潤,不但直接帶動356戶1379名貧困人口脫貧,還把當地的傳統產業打造成了休閑觀光景點。
地處陽明山腳下的桐子坳村,水田少、旱地多。過去,村民們靠種玉米、高粱等艱難度日。但村里有200多株樹齡100年以上的銀杏樹,其中,300年到500年樹齡的古銀杏樹108株。金秋時分,銀杏樹冠蓋相連,景色怡人。該縣因地制宜規劃桐子坳村旅游開發,在村里建設“四季花海”,使過去單季旅游發展到四季皆景,桐子坳村成功躋身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銀杏村落。
同時,該縣實施陽明山4A級旅游景區改造升級、瀧泊國際慢城等旅游項目建設,每年舉辦陽明山“和”文化旅游節提升品牌,打造出獨具“雙牌味道”的旅游產業。近年,該縣接待游客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幅在20%以上,旅游從業人員1.2萬多人,旅游成為全縣涉及面最廣、帶動力最強的富民產業。
農產品變商品,貧困戶變老板
5月5日,雙牌縣茶林鎮桐子坳村“四季花海”旁的“旅途相遇農家飯店”,店老板龍根寶忙著招呼客人。他高興地說:“每天有七八桌客,是發展旅游讓我這個昔日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記者看到,龍根寶的左鄰右舍們不是開辦農家樂,就是開起了小賣部或小旅館。銀杏果、虎爪姜等土特產都成了炙手可熱的旅游產品。該村黨支部書記楊海輝介紹:“全村農家樂現已發展到24家,年人均純收入從幾年前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去年的80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多萬元。”
2016年,該縣依托全域旅游發展,引進土雞養殖龍頭企業,通過“統一防疫、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質量標準、統一保底價收購”,向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32萬羽,帶動6000余戶貧困戶發展土雞養殖,打響了“雙牌森林土雞”品牌,實現戶均增收2000多元。
在該縣陽明山景區,“大美陽明”山莊的老板介紹,“雙牌森林土雞”不但成為游客的必點菜,不少自駕游客還會帶上幾只回去,有的甚至要求給他們發快遞。
同時,雙牌縣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99個(其中貧困村78個),在貧困村開設120個網店,推動農產品變商品、變旅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到目前,雙牌縣先后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十佳縣”“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工作十快縣”等殊榮,進入全省第三批特色縣域經濟文化旅游產業重點縣。桐子坳等7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2014年至2017年末,雙牌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99戶25504人脫貧,6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18.01%下降到2017年底的1%。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