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7 作者:佚名 來源:紅網
每年端午節前夕,是楊梅成熟的季節。6月4日,筆者來到嘉禾縣晉屏鎮劉家村,看到高大茂密的楊梅樹分布在各個山頭,碧綠的樹枝上掛滿了紅彤彤、沉甸甸的楊梅,甚是惹人喜愛。游客和農戶穿梭在楊梅林中,邊摘邊嘗,其樂無窮。
“我的楊梅種了有七八畝,拉到廣東去賣,可以賣2萬多塊錢!贝迕駝⒅拘鄯N植了8畝楊梅,由于管護得當,他家的楊梅個大飽滿、肉厚汁多,每斤可賣到10元。在村支兩委的牽線搭橋下,大部分楊梅銷往廣東市場,且常常供不應求。
在劉家村通往南嶺山的道路旁,一片占地20余畝的白色大棚格外引人注意。這就是劉家村從寧遠“招商引資”過來的黑斑蛙養殖基地。由于南嶺山腳下的獨特生態環境,這里的黑斑蛙生長快且營養價值高,每斤售價可達28元。
近年來,嘉禾縣不斷優化服務、拓寬渠道,引導農民優化養殖種植,引導“一村一品”向養殖業、林果業、農產品加工縱向發展,帶領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
“今年我們的西瓜已經全部訂購完了,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我們生產的農作物不僅含硒元素高,而且基本不施農藥。”嘉禾縣廣發鎮大塘村富硒產業園的基地業主李天仁一臉喜氣的說。
嘉禾是湖南省補硒工程實施先進縣、“ 1223”富硒工程實施重點縣。目前,嘉禾縣有富硒農產品生產開發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38家,建立種養基地38個,面積達3.6萬畝。涌現出了“禾倉香大米”“嘉津茶油”等一批富硒特色農產品,年產值達8.2億余元,帶動1.2萬余人增收。
“我們通過農業觀光園開展的普滿一日游活動,極大地吸引了周邊縣市區的游客,逢節假日的時候,最多一天的游客就有近3萬人。”普滿鄉黨委書記朱建華介紹,普滿農業觀光園項目規劃覆蓋全鄉全域,核心面積約8萬畝,前期投資2.76億元。近年來,該鄉通過精心打造“四季花!薄⒉烧w驗”“品農家特產”等鄉村旅游項目,再三引爆嘉禾鄉村休閑旅游的熱點話題,單日最大游客接待量達2多萬人次,為嘉禾縣鄉村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鄉以突出抓好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精準種植和萬畝軍供糧優質稻基地為載體,逐步形成以芙蓉王品牌煙葉導向型基地,成為了全國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基地的樣板。同時,以壽竹洞國家級萬畝優質高產水稻連片示范區為基礎,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成立了普滿優質稻種植協會,形成“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全力推廣優質稻種植,實現年種植優質稻1.6萬多畝,年產優質稻8000多噸,被定為省軍供糧優質稻基地。
近年來,嘉禾縣堅持“建設山水田園嘉禾、實現村強民富鄉美”的理念,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思路,大力推廣“資源開發、企業帶動、資本運作、項目培植”四種模式,緊盯城鄉群眾對農業生態休閑功能新需求,聚焦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特色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大力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村先行發展特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打造集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探索出了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開創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脫貧攻堅和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同時,嘉禾縣創新“村支兩委+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和“公司+村級集體資源”的發展模式,依托集體閑置土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等資源,積極引進優勢企業開發專業農業生產基地和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優勢,依托烤煙、花卉、苗木、藍莓等特色產業,大力推行土地整村流轉,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切實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從而實現“村、企雙贏”“村、民共富”的良好局面。
目前,嘉禾縣已發展合作社378家,入社農戶4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39%,帶動非成員農戶4.5萬戶增收,全縣所有行政村,都實現了有經營收入的目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