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08 作者:佚名 來源:運城日報
連日來,在偏僻的垣曲縣英言鄉關廟村,貧困戶馬全紅和妻子正忙著采摘黑木耳。看著又大又肥的黑木耳,曬干銷售后就能變成現錢,夫妻倆心里確實高興。去年,他家靠種植黑木耳收入了4萬元,今年又培育了3萬袋,預計年底可收入5萬元,真正走上了貧困致富路。
“這些年,我們的村支書趙小民帶領大家發展黑木耳產業,幫助我們脫貧增收,真是好樣的,大伙兒打心眼里佩服。”馬全紅感慨地說。
結合實際選項目
關廟村處在垣曲縣伏牛山下,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山村,13個居民組1500口人分布在28個自然莊。祖祖輩輩耕種著山坡地、旱薄地,產量低、收入少,多年來村民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上。目前,全村575戶村民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23戶,涉及貧困人口289人。
47歲的趙小民,是2014年被推選為關廟村黨支部書記的。之前,他擔任過居民組長、村委副主任和村委主任,在村干部崗位上已經干了18個年頭。
如何帶領村民實現早日脫貧?趙小民苦苦尋求。他與村“兩委”干部多次商談,決心要結合關廟村實際,盡快為村民尋找一個好的脫貧項目。這時,縣農委提供了一個種植黑木耳的信息,這給了趙小民一個啟發。
黑木耳是一種綠色食品,市場看好,而且當地又有原料資源。但大家還是顧慮重重,別說村民有擔心,村干部也心里沒有底。發展黑木耳產業,錢從何來?收獲后能不能銷出去?另外,生產過程中滅菌、接種、發酵、溫度、溫度等技術要求很高,村民們能不能干了都是一個問題。
“種植黑木耳咱算是新媳婦上轎頭一回。咱不會可以學嘛,以前種烤煙和辣椒,還不是從不認識到認識,逐步發展起來的。”趙小民耐心做干部群眾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大伙兒同意。
“確定脫貧項目,咱不能半點含糊。”慎之又慎的趙小民又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東菏澤及我省大同、長治、臨汾等地考察取經,參觀了山西食用菌研究所,最終統一思想,認準了這一項目。
籌資建設興產業
2016年10月,關廟村黑木耳脫貧工程正式開工。經預算共需資金120萬余元,雖然爭取到了一筆扶貧資金,但缺口還很大。“遇到資金不足,咱要帶頭解難。”趙小民自己拿出4.8萬元作為墊資,村“兩委”班子其他成員你五千,他一萬,共墊資32萬元,使整個施工沒有受到影響。同時,趙小民又到信用社協調扶貧貸款,先后為參與木耳種植的貧困戶貸款93萬元。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13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及13個大棚先后建成,共培育木耳菌棒60萬袋,拿出45萬袋先讓首批90戶貧困戶參與生產,其余15萬袋交給其他村民大田培植。該村先后流轉土地90畝,讓菌棒進入大田種植培育。在裝袋和上架過程中,則安排貧困戶到木耳基地打工掙錢。村里成立了圣威專業合作社,從外地請來兩名技術員具體指導,實行“統一生產菌棒、統一發酵育種、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收購木耳、統一進行包裝、統一銷售產品”的運行模式。風險由合作社承擔,種植戶就沒有了后顧之憂。貧困戶寧建設開始有顧慮,通過趙小民登門做工作,最后種植了1.2萬袋,去年收入2萬元。今年他又擴大到2萬袋,預計可收入4萬元。
培植黑木耳離不開水,在進入大田后要定時噴灑,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趙小民又跑水利部門爭取項目,先后打了兩眼深井,建了一處蓄水池,鋪設水管2300來,并安裝了噴灌設施。
在軟硬件設施兼備的情況下,關廟村的黑木耳扶貧項目很快見到了效果。2017年,該村共生產干木耳2.5萬公斤,銷往福建、河南等地,僅此一項為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
輻射帶動惠鄉鄰
“咱要讓黑木耳種植輻射帶動其他貧困村,讓大家都富裕起來。”趙小民信心十足地說。
為了擴大規模,提升產量和經濟效益,去冬關廟村又實施了黑木耳扶貧項目二期工程,投資50萬元新建了1150平方米的網格化發菌室,加上原有的13個發菌棚,共生產黑木耳菌棒120萬袋,比原來增加了一倍。除全村1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參加種植外,借助這一產業,今年由關廟村帶動柏底村和白家河村發展黑木耳種植,共為這兩個貧困村提供菌棒17萬袋。古城鎮和蒲掌鄉有幾個貧困村也與趙小民取得聯系,準備引進黑木耳種植。
趙小民預計,到2018年年底,關廟村貧困戶將全部脫貧,完全摘掉貧窮“帽子”。此外,輻射帶動的柏底和白家河兩個貧困村依靠黑木耳種植將增加收入25萬元。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