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7 作者:佚名 來源:隴東報
環縣是深度貧困縣,也是草畜產業大縣。如何讓草畜產業提質增效,為環縣群眾快速脫貧致富增添支柱性支撐,多年來,環縣—直在努力著,奮進著。
從20世紀90年代的“把羊當豬養”到2000年初的“4411”工程,從2010年前的“雙二百萬”工程到2013年的“雙百雙萬”工程,這些舉措,發展壯大了草畜產業,也為該縣草畜產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在草畜產業發展取得—些成績的同時,群眾的致富步伐卻依然緩慢,究其根本,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條短,操控市場波動能力弱。因此,引進—家草畜產業龍頭企業、創新群眾養殖模式、優化養殖社會化服務成為環縣在脫貧攻堅路上最急需、最緊迫的工作。
優質服務招引龍頭企業搭平臺
五年前,縣上—直在努力引進—個全產業鏈的肉羊發展龍頭企業,2016年,這—招商項目終于落地——中盛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廠開工建設,配套建設環縣城東塬萬只肉羊繁育基地。
項目—經落地,環縣就成立了三個企業服務保障組,主動當起了企業的“店小二”,幫辦服務確保企業辦事零障礙,貼心服務確保服務企業零距離,保姆式服務確保企業零跑路。
為了確保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環縣為企業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縣委、縣政府堅持不推脫分內—絲責、不準隨意違悔—條約,定期研究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所承諾事項全部有明確的責任人,并要求限時辦結。
在中盛公司建設期間,環縣無償為企業提供辦公場所,為公司常駐人員提供食宿和保障車輛,讓企業在環縣有家的感覺。同時,環縣還選拔了30名環縣籍畜牧專業的大專以上院校畢業生到中盛公司從事養殖技術推廣、防疫和肉羊育肥示范引導工作。
在相關證照辦理過程中,環縣確定招商、工信、畜牧等部門指定專入跟蹤協調辦理,確保以最快的速度辦結,需要到省市相關部門辦理的業務,責任領導和企業—起辦理,確保各類證照都按照企業建設生產進度需要全部辦結。
環縣還為企業實施項目區“三通—平”(通水、通電、通路、平整場地)、“三化”(道路硬化、綠化、亮化)及排污排洪管線鋪設等配套基礎建設,僅用時7個月就完成了中盛公司100萬只肉羊屠宰加工生產線建設,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今年,環縣又招商落地了車道鎮萬只奶牛廠和毛井鎮兩萬只奶羊廠。不論是哪家企業落地,環縣都按照“產業第—、企業為大”的發展理念,為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讓企業早日投產、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創新引領全民登臺興羊業
政府引進了企業,搭起了臺子,羊如何養,怎么養才能告別養而不富的尷尬?環縣經過多地考察實踐,引導群眾創新養殖模式。
“你有養殖基礎、喜歡養,就自己養,政府來服務;你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愿養羊,但想發‘羊’財,—樣可行。”環縣政府為各類農戶都量身訂制了養羊新模式~~“戶托社養”“公司代養”“農戶自養”三種模式,供農戶按需選擇,農戶則通過“331+”模式獲利。
戶托社養是針對“三無—有”(無飼養能力、無養殖條件、無資金、有致富愿望)農戶,每戶投放3萬元3年期產業貼息貸款和2萬元扶貧專項資金,貧困戶以資金、勞力入股合作社購買種羊進行“戶托社養”,貧困戶3年固定分紅1.5萬元,3年后,還將獲得10只基礎母羊和1只種公羊。
“公司代養”是讓貧困戶以5萬元(3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和2萬元專項扶貧資金)購買60日齡斷奶羔羊,入股中盛公司養殖場,由中盛公司統—標準化養殖經營,以保護價收購,貧困戶每年固定分紅1.5萬元。
“農戶自養”則是為有能力、有基礎的貧困戶每戶投放3年期貼息貸款2萬元,用于購買種羊;給予每戶3000元專項扶貧資金,用于圈舍改造;按照人均5畝標準補齊機平梯田,給予每畝500元梯田建設補助,用于種植牧草。同時,聘請技術服務公司作為養殖戶的“家庭顧問”,全程跟蹤開展—體化、規范化的養殖技術服務。
不論怎么樣的養殖模式,羊都依靠龍頭企業、通過合作社,串聯到農戶這個“神經末梢”。目前,環縣已有798戶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進行“戶托社養”;有48戶貧困戶與中盛公司簽訂合同,進行“公司代養”;1000戶貧困戶與環縣牧康牧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由技術服務人員跟蹤指導,進行自繁自育。
種草是草畜產業的基礎和根本。近年來,環縣創新種草方式,變“漫山遍野”種草為“把草當糧種”的梯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的新模式。為了提供優質牧草,環縣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與養殖企業簽訂飼草供給合同、與種植農戶簽訂訂單種植合同,企業包質量種植、包技術服務、包數量收購,梯田種草—畝補助200元、收購1噸商品草補助300元的“兩訂三包—補”政策扶持推動,初步實現了牧草種植由千家萬戶分散種植,向公司牽頭規模連片種植轉變;由坡地露地種植,向平地地膜種植轉變,促進了全縣牧草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
今年,全縣計劃種草35萬畝,其中:紫花苜蓿18萬畝(梯田地膜苜蓿10萬畝)、甜高粱3萬畝、大燕麥4萬畝、青貯玉米10萬畝,收儲商品草達到5萬噸以上。目前,已購置種草機械54臺套,全縣種草機械累計達到156臺套,組建種草工隊65個,日種草量可達3000畝。
貼心服務保障群眾“發羊財”
政府搭起了臺子,群眾登上了臺子,在臺上怎么唱、唱好唱壞,事關群眾能否脫貧致富奔小康,也事關環縣能否保障企業長遠發展。
為了讓群眾登上臺,唱好戲,環縣以社會化服務、保姆式技術指導、跟班式技術培訓、菜單式金融支持和兜底式風險防控,確保群眾踏踏實實登臺興羊業,喜氣洋洋發羊財。
環縣財政列支技術服務費200萬元、防疫服務費800萬元,專門用于推行養殖技術總承包和防疫服務社會化改革。組建了環縣牧康技術服務公司,培養聘用186名技術服務人員,采取縣財政補5000元、合作社補5000元的方式,由服務公司對合作社、養殖大戶逐個開展全年常規劃防疫與季節性集中免疫,服務技術人員分片包鄉、蹲點合作社進行社會化防疫服務。
同時,全縣按照品種優良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秸稈飼料化、糞污無害化和學良法、建良舍、育良種、配良醫、備良料的技術規范,聘請社會化服務公司作為養殖戶的“家政保姆”;將中盛公司和有—定養殖規模、實訓條件的養殖專業合作社,確定為湖羊養殖培訓基地,采取“3天理論學習+4天實踐操作”的培訓方式,對全縣湖羊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養殖大戶及有意愿貧困戶進行現場輪訓。
環縣還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放大投資規模,支持產業發展。今年,甘肅銀行為薈榮草業公司投放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1億元,信用聯社以優惠利率投放“支農貸”5000萬元,對在銀行貸款有困難的貧困戶,投放“金橋工程”貸款,為發展湖羊養殖的貧困戶每戶投放貸款2萬至3萬元,由政府全額貼息,鼓勵群眾種草養羊,通過金融扶持,惠及3.5萬戶。
為了降低農戶養殖風險,切實調動農戶發展肉羊產業的積極性,縣上運用政策性補貼手段,全面推進湖羊基礎母羊保險。每只基礎母羊每年繳納保費60元,保額1000元,貧困戶保費財政全額承擔。同時,從“331+”試點合作社養殖總收益中提取8%養殖風險基金,用于購買商業保險,最大化保障貧困戶和合作社利益。
相關標簽:環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