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09 作者:佚名 來源:都市消費晨報
眼下正是油菜花盛開的時節,蜜蜂正忙著吮吸花蕊采蜜,在博州精河縣茫丁鄉巴西莊子村,大家伙兒口中的養蜂能人劉長恒和老伴兒也在花叢中忙著安營扎寨,放蜂釆蜜。
“這是最甜蜜的工作,追逐花季,收獲瓊漿,但也是最辛苦的工作,四處奔波,居無定所……”7月6日上午,劉長恒像往常一樣,頭戴蜂帽,在飛舞的群蜂中打開了一個蜂櫥,蜂巢里密密麻麻爬滿了蜜蜂,粘稠的蜂蜜從破損的蜂巢里溢了出來,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味道。
從業余愛好到養蜂能手
劉長恒今年63歲,從1998年開始學習養蜂,到現在已經有20個年頭。說起當時養蜂的想法,劉長恒說,“當時只是養著玩玩,沒想到現在竟然成了自己的事業。”
當時,劉長恒發現村里沒有養蜂人,出于興趣愛好以及滿足自家需求,他心里開始盤算著養蜂計劃。
當他告訴家人后,妻子錢蘭英說他“不務正業”,還不如去工地上打工掙錢來得實際,而且萬一要是蜇到人這么辦?
劉長恒卻是一個說干就干的急脾氣。他跑到伊犁尼勒克縣一養蜂專業戶那里花了800元,買回了10箱蜜蜂回家。
養蜂始初,劉長恒檢查蜂箱總是被蜜蜂無情地“親吻”,身上大包小包了大半年他才慢慢摸清蜜蜂的脾氣。
有一天,劉長恒突然發現蜜蜂越來越少了,打開蜂箱檢查時,才發現箱底有蟲,他開始明白,養蜂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還得懂技術。
為此,劉長恒專程報了培訓班,還買回一些科學養蜂書籍,一邊飼養一邊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苦心專研和虛心請教,劉長恒學會了辨別工蜂、蜂王和蜂王繁殖,對蜜蜂患棉蟲、螨蟲該用什么藥,以及怎樣對付天敵大黃蜂和牛角蜂等技術都了如指掌。
掌握了養殖技術的劉長恒對自己的蜜蜂照顧得更加細致。當年,劉長恒的10箱蜜蜂就收獲了1萬余元。
擴大規模為追花四處奔波
初嘗養蜂帶來的甜頭,劉長恒決定擴大養殖規模。為了保證蜂蜜的產量,劉長恒和愛人開始了全疆各地趕著季節追著花跑,一年內有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居無定所的生活。
“每年半年時間跑遍新疆多個地方,哪里有花,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我們追著花兒去放蜂。”妻子錢蘭英說,4月初的伊犁野山花盛開,自己和愛人的第一站采蜜工作就在這里展開,5月初前往溫泉縣采摘沙棗花、托里縣的杏花、6月前往沙灣縣采摘駱駝刺花、紅柳花。只要哪里的花開旺盛,劉長恒就帶著蜂箱在哪里安家。
養蜂20年來,回憶起往事劉長恒用“辛苦”兩字概括。在外放蜂期間,劉長恒和愛人都是在戶外搭建帆布帳篷,有時夜里下起暴雨,帳篷里就會四處積水,早上起床后,發現鞋子被積水浸透:吃飯就更簡單了,平常主要是用戶外旅行者愛用的小煤氣灶,下面條、煮飯,做菜的話就做一種菜──燉菜,用青菜、雞蛋、粉條等食材,用水燉上一鍋。
帶領村民一起發展“甜蜜事業”
盡管辛苦,劉長恒和妻子付出也有了回報,隨著養蜂技術越來越嫻熟,收益也逐年提升,從最初的10箱蜜蜂到現在的170箱,夫妻倆一年可以收入10萬多元
“我的蜂蜜都是客戶上門購買,很多時候還需要提前預訂。”劉長恒說,由于他出產的蜂蜜是純天然綠色食品,自己在出售時從不添加任何輔料,保證了蜂蜜的質量,而且他還根據蜂蜜的品種、品質,每公斤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顧客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蜂蜜,深受顧客歡迎。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劉長恒已經成立了精河縣金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樹立了自己的信譽品牌,產品除了純蜂蜜,還涉及蜂膠、蜂王漿、蜂王幼蟲酒、花粉蜂蜜膏等十余種蜂產品,同時還帶動當地十三位農戶加入了合作社,一起發展“甜蜜”的蜂產業。
“劉哥這些年的辛苦付出,我們都看在眼里,現在他不僅教我們怎么養蜂,還能幫我們銷售蜂蜜。”村民許文風說,今年自己也跟著劉長恒一起學習養蜂技術,希望能在他的帶領下,大家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談及自己的經驗,劉長恒謙虛地說,“只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從小做大,大家一定能通過勤勞致富增收。”現在的劉長恒還經常向鄰里鄉親分享他的養蜂訣竅,吸引和帶動周圍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養蜂脫貧致富。
相關標簽:精河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