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10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甘肅文縣精耕“茶葉+生態+旅游”
端上生態碗 吃上茶葉飯
本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牛新建
近日,記者走進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石龍溝流域馬家山龍池坪村,幾十位采茶女散落在半山圍繞的茶園里忙個不停,不遠處的龍池湖畔,有游客或徜徉在柳蔭下,或信步于茶園小道,非常悠閑。
石龍溝流域位于甘肅省文縣碧口鎮以南,與四川省青川縣相鄰,境內綠樹成蔭,生態良好,茶園風光獨特。流域內有水蒿坪、馬家山、豆家壩、磨河壩4個村,是文縣茶葉的主產區之一,茶園面積達7100多畝。
這里的茶園布局于水土潔凈、生態環境良好的緩坡地帶,不施化肥,不噴農藥,屬“無公害茶”“有機茶”。近年來,針對流域內茶園面積較大,生態和旅游資源獨特,以及臨近武罐高速的區位優勢,碧口鎮以“規劃先行,分步實施,保護優先,整體推進”的步驟,整合資金,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將石龍溝流域打造成集茶葉產業開發、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產業扶貧示范區。
“截至2017年底,石龍溝流域項目已整合投入各類資金3435萬元,鄉村風貌建設進一步提升!北炭阪傸h委副書記邢廣勝告訴記者,流域內禁止新開墾土地,立足原有茶園面積,將重點放在茶園補植和提質增效上,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整村推進、科技富民等項目,鼓勵引導茶農土地流轉、退耕還茶、增綠補茶,擴大基地面積。目前,新增茶園面積340畝,實現了茶葉種植面積全覆蓋,人均占有茶園15畝以上。
碧口鎮政府同時加大對茶農的技術培訓,強化茶園管理,重視品種改良,推動標準化建設,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西南農大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成功引進了龍井43、黃金芽、烏牛早等新品種,完成茶園品種改良816畝,完成茶葉綠色認證4200畝,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提高了茶葉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同時,石龍溝片區采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產銷模式,與水蒿坪、馬家山、磨河壩等茶葉產業村支部開展共建活動,將三個村的貧困戶全部納入到合作社,通過支部控股、群眾參股的方式,由合作社統一加工銷售,茶葉品牌得到很大提升,徹底消除了貧困戶以往“品質低、銷售難”的自產自銷后顧之憂,石龍溝片區黨員和貧困農戶128戶穩定增收,年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
“我們將結合碧口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在將石龍溝流域整體納入大碧口旅游發展規劃的同時,積極引導茶農發展魔芋、木耳等林下種植特色產業和茶園生態養殖,開展茶園農家樂休閑,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邢廣勝說,要讓茶農端上生態碗,吃上茶葉飯、旅游飯。
隨著石龍溝流域美麗鄉村建設和茶園生態旅游建設力度的加大,餐飲、住宿等服務業逐步完善,石龍溝流域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茶園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
相關標簽:文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