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7-22 作者:胡立剛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新品種研發需“埋頭苦干”更需“抬頭見市”
中國農業新聞網訊(記者 胡立剛)面對市場高度細分態勢,新優品種研發的精準度決定了滿足上海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能力和水平,7月21日,上海市農科院以“上海市早中熟桃、梨和葡萄新優品種(系)品鑒會”的方式探索新品研發“精準度”,傳遞出新品種研發需“埋頭苦干”更需“抬頭見市”的務實創新精神。
記者走進品鑒會現場,瞬間有一種走進五彩繽紛甜蜜世界的感覺,五十種桃、二十種梨和二十種葡萄五彩斑斕,散發出濃郁的果香味,特別是葡萄,有黃綠色、紫紅色、綠白色等五種,引得在場的一百多位參會人員這里嗅嗅那里聞聞,陶醉其中。
桃子品鑒現場
記者了解到,本次品鑒會由上海市果業產業技術體系、上海市農科院、上海市農科院莊行試驗站共同舉辦,邀請了林果專家、各區農委相關人士、種植專業戶等,現場品嘗并打分,為上海農科院科研人員提供參考借鑒,有利于上海優化果樹品種結構、改造老果園。
上海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在歡迎辭中開門見山表示,桃、梨、葡萄產業能否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就看新優品種是否精準回應了細分市場,科研成果是否能體現出高的商品性,科研人員需要“埋頭苦干”也需要“抬頭見市”。
2014年,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上海市農委搭建了上海市果業產業體系,并提出五年目標,即以優化桃、梨、葡萄和柑橘等4大主栽果樹品種結構、提升果實品質和整體效益為主要目標,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相結合,集聚科技資源進行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創新,研發與示范推廣一批優新成果,進一步提升上海地產果品的競爭力。由此提出六大重點任務,包括優質早、中熟果樹新品種選育,桃、梨優質栽培模式與采后保鮮技術研究與示范,桃、葡萄專用肥及平衡施肥技術研究與示范等。
等待品鑒的梨
記者通過上海市果業產業體系首席專家葉正文了解到,截至2017年,上海市果業產業體系收獲不少,申夏綠2號梨和滬培3號葡萄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滬晶梨18號通過上海市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中試21個優系,其中桃6個,梨11個,葡萄4個。 3個黃桃、水蜜桃品種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并獲得受理 ,“眾翠”梨獲得上海市林木良種認定證書,“滬晶梨18號”通過上海市林木品種良種認定,“申夏綠2號”梨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授權證書 ,“申麗”、“申玫”、“申怡”等四個葡萄品種已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受理 ,“滬培3號”葡萄品種獲得授權。
葡萄品鑒中
記者在品鑒會現場注意到,對于果形、口感、色澤均勻、種植省力、延長成熟期等方面的要求,品鑒人員和科研人員有著非常一致的觀點,大家都認為,高品質不僅要滿足舌尖上的要求,還要滿足美的享受,不間斷的感受,同時,要減輕種植戶的勞動強度,實現綠色發展。
相關標簽:上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