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0 作者:董白雪 來源:廣西日報
仁懷吳成勇:發展脫貧產業 立誓拔掉窮根
來源: 仁懷市委宣傳部
想要富,先修路。仁懷市美酒河鎮人大代表、順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吳成勇用了幾年的時間踐行了這一對老百姓的承諾,一條條小康路聯通了家家戶戶。路修好了,怎樣才能富起來?吳成勇帶著社區班子干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發展脫貧產業,帶著老百姓們一步一步走向致富路。
5月4日,筆者驅車來到赤水河畔這個被大山青蔥郁郁包裹的小鎮,用當地人的話說,“我們這里就是好,出門見山,開門是水!币粭l特色街彰顯著這里的文化底蘊和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放棄經商、干起村干部,走村串戶、為民辦事……還沒有見到吳成勇本人,就聽到了許多關于他的事跡。要想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必須要發展產業;要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必須發展產業,這是吳成勇對產業扶貧的深刻認識。在他帶領下,順河社區的產業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村民的腰包也正鼓起來。
來到社區,只見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者,操著沙啞的聲音與旁邊工作人員交談著。剛開始攀談時,吳成勇略顯不自在,但當問到社區產業發展情況時,他的話匣子瞬間就打開了,忙拉著我們去移民安置區安達鞋廠、草莓基地、林下養殖場等地看產業發展。
在漁秋灣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里的安達鞋廠生產車間,隨著腳踏板的不斷轉動,一塊塊切割好的皮革在工人們的手中縫制完成;隨著小鐵錘的不斷下落,一塊塊皮革邊緣被錘實,大家都各自嚴謹地忙碌著。據吳成勇介紹,這個鞋廠的建立就是為了讓順河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能工作、有收入,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你來這里上班了,孩子誰幫你照顧?”“你現在能拿多少工資呢?來這里上班比你種地好吧!”“家里最近怎么樣啦?”……來到車間,吳成勇就與生產流水線上的員工交談開來。吳成勇告訴筆者,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只有深入群眾中去,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盼,才能為他們做實事。于是,他總會抽出時間到小區里、鞋廠里詢問群眾生活、工作、收入情況,了解他們實際困難,為他們出謀劃策解決難題。目前,安大鞋廠已經解決21位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
但是一個鞋廠能解決的就業崗位畢竟是有限的,能帶動的經濟效益也是有限的。為讓群眾多條增收致富路,吳成勇還經常與社區班子成員不斷地走出去學習、引進來實踐,嘗試多渠道發展,拓寬致富路。他敢于探索,采用“企業+農戶”的模式建起了草莓種植基地。目前該基地共有31個大棚,覆蓋70多畝地,最多時能讓20位貧困群眾就近務工。另外,他還鼓勵號召當地有志青年返鄉創業,采用“大戶帶動散戶”的模式發展養殖業,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營造勞動致富氛圍,讓群眾共同努力脫貧致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一層不變的發展,只有永不停歇的腳步,雖然順河社區之前的脫貧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效果,但為了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不僅僅是脫貧,更是要致富。吳成勇和順河社區的班子干部們還在不斷地探索和謀劃,為該社區的“治窮致富”找“良方”,為徹底“拔窮根”,吳成勇謀劃出了不斷前行、發展產業的“扶貧良方”。為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他們還將在今年引進千畝柑橘產業,屆時能惠及4個居民組、48戶貧困戶、約168名貧困人口。
吳成勇告訴筆者,在今后工作中還將多思考順河的發展,多為群眾出謀劃策,竭盡全力把全社區的各項產業發展好,讓群眾增收致富,為群眾辦實事體現自己的價值。(董白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