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ErysiphepolygoniDC.Emend.Salm.〔寄主作物〕胡蘿卜、菜豆、豇豆、蠶豆、豌豆、扁豆、蕪菁、芥菜、油菜、番茄等多種蔬菜。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葉片、葉柄。一般多先由下部葉片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發病初時,在葉背或葉柄上產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狀斑點,發展后葉表面和葉柄覆滿白色粉霉層,后期形成許多黑色小粒點。發病重時,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逐次變黃枯萎。致病菌為蓼白粉菌。菌絲體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于菌絲體上。分生孢子梗無色,短圓柱狀,基部不膨大,不分枝,有1~2個隔膜,頂端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腰鼓形。閉囊殼球形,黑色,附屬絲絲狀,內含多個子囊。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在多年生寄主活體上存活越冬,也可以閉囊殼在土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產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多次重復再侵染,擴大為害。病菌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格,溫暖、潮濕條件易于感染,但在干旱、少雨情況下,由于植物生長不良抵抗力下降,而分生孢子仍可萌發侵染,故有時發病更重。早播和多肥時病重。
〔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如金港五寸、三紅胡蘿卜等。(2)施足糞肥,但注意切勿偏施、過施氮肥。適當灌水,雨后及時排水。(3)及早間苗、定苗。及時鏟除田間雜草。(4)發現初始病葉及時摘除,可減少田間菌源,抑制病情發展。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來年初侵菌源。(5)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噴布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2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