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Rhizopusstolonifer(Ehrenb.)Lind.
〔寄主作物〕胡蘿卜、甘薯、黃瓜、甜瓜、茄子、番茄、辣椒、菜豆等多種蔬菜。〔病害診斷〕多在肉質根貯藏期發病,主要為害肉質根。發病初時,在肉質根上產生水漬狀斑塊,不斷擴展,病部淺褐色濕腐,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灰白色、頂端帶有深灰色頭狀物的毛狀霉。發病后期,肉質根病部腐爛,嚴重時整個肉質根腐爛。致病菌為匍枝根霉(黑根霉)。匍匐菌絲弓狀彎曲,與基質接觸處產生假根。孢子囊梗直立不分枝,1~10枝叢生于假根上,淡褐色,頂端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至橢圓形,褐色至黑色,內有極多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極小,球形,單胞,無色。
〔發病規律〕病菌腐生性強,為弱寄生菌,分布非常普遍,可在多汁蔬菜、瓜果及薯類的殘體上以菌絲狀態腐生存活越冬。翌春產生孢子囊,散發出孢囊孢子借氣流傳播。病菌多由傷口或生活力極度衰弱部位侵入。由于病菌分泌果膠酶能力強,破壞力極大,可引起病部組織細胞迅速解體而軟化腐爛。溫度22~28℃,相對濕度80%以上,適于發病。貯藏期窖內濕度過大,易于發病,受凍或傷口多時,極易發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