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好種薯
種薯必須選用適應性廣、抗逆力強、生育期短、營養豐富、產量高、質量好,食味佳的春馬鈴薯種源從北方引進種植的“東農303”、“克新4號”等。
二、適期播種
秋馬鈴薯適期播種是高產的基礎。播種過早,秋伏氣溫高、抗病力差、生長差、產量低。播種過遲,生長量不足。后期易遭霜凍危害,產量不高。多年生產實踐表明,浙北平原稻區,一般8月下旬播種為宜,11月中旬開始收獲上市。因播種期正值高溫、臺風暴雨季節;為確保苗全、苗壯,播種最好在晴天傍晚或陰天進行,栽后畦面覆蓋稻草,防止暴雨襲擊,降低土溫,以利全苗壯苗。
三、催芽栽植
因種薯是春馬鈴薯收獲薯塊,在栽種前應進行冷床催芽。將選好的薯塊,切成帶有2―3個芽眼的小薯塊,用清潔井水淘洗后,薄攤放置在蔭涼通風處1―2天,待切口愈合后進行催芽;用細沙土作催芽床,將種薯均勻地排放在催芽床上,芽眼朝上,以互不接觸為宜。然后在薯塊上覆一層細土做隔層,最多可放3層。蓋上濕潤細土,以蓋沒種薯為度。然后蓋一層濕稻草,以保持催芽床涼爽濕潤,以利萌芽,經7―10天后,薯芽長2厘米時取出,放在蔭涼處薄攤散光,待播。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增株(穴)增薯奪高產的關鍵技術。蔬菜型秋馬鈴薯是采收鮮薯塊上市,生育期短,可適當密植。一般畝栽6000株(穴)。作高畦種植,增加土層,以利排水,加大晝夜溫差,促進薯塊生長發育。畦溝寬1.2米,每畦栽種2行,行株距50×18-20厘米。
五、科學施肥
應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磷鉀肥。同時要做到基肥深施,有機肥和化肥不能與薯芽直接接觸,防止爛薯芽。一般畝施腐熟豬欄糞150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開穴深施。出苗后畝施豬人糞10擔,碳銨、鉀肥5公斤兌水澆施。現蕾開花期,視生長情況適施磷鉀肥,要嚴防氮肥過多、莖葉徒長、結薯少、產量低。
六、加強管理
出苗后要及時做好中耕松土、除草施肥、清溝排水等工作。苗期防治地下害蟲、葉蟬、蚜蟲危害莖葉,后期防治病毒病和環腐病。待馬鈴薯開始開花結薯時,要停止中耕,進行清溝培土,促進結大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