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用抗病無病種薯
選用抗優良品種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最經濟有效措施。在生產中應根據生產實際,選用抗病品種,同時引進不帶晚疫病的種薯。
二、建立無病留種地
為此建立無病留種地,可以減少初期菌源。留種地應采取更為嚴格的防治措施:有條件的地方,留種地應與大田相距5Km以上;對于馬鈴薯新種植區,無病種薯就更為重要;挑選無病種薯,也可以減少初侵染來源,但是,即使切塊檢查也不能完全消除病薯,所以還要進行種薯處理。藥劑浸種,可以殺死種薯內部分病菌,推遲晚疫病的發生20天,降低病情指數約50%。100kg芽塊用25%甲霜靈100g,加少量水浸沾或噴施;或每畝用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200~250g,配成顆粒劑(含藥量1~2%)。
三、合理輪作
輪作不僅可以改善土壤,避免單一養分缺乏,而且能減輕病蟲害。馬鈴薯忌重茬和與茄科類作物連作,而適宜與谷類、豆類,油料等作物輪作。與這些作物輪作,沒有共同病害,營養類型也不相同,有利于前后茬作物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馬鈴薯與其他作物最好實行3~5年的輪作制,才能起到減病蟲害和調節土壤養分的作用。
四、加強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核心是消滅雜草,中耕培土,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為此應強化以下管理措施:適當早播,選擇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塊;在幼苗階段以早鏟早趟,深松壟溝,浮耥淺上土為主,消滅雜草,高培土,防止塊莖外露,避免外傷和晚疫病菌侵入引起腐爛。
五、及時防治
在大田馬鈴薯植株現蕾封壟時,應對茂密、濕度高、開花的感病品種田,定點檢查,當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控制向四周蔓延擴大病區。進入初花期后,在晚疫病易發階段,應定期(7~10天1次)采用瑞毒霉、薯瘟消、百德富等新藥兌水45kg/公頃手動噴霧或者兌水10kg/公頃機動噴霧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