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山竹栽培技術簡單,且少病蟲害,無需施農藥,管理粗放見效快,市場價高好銷。現將山竹的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整地栽植。擇土層深厚和交通、管理方便、有排灌條件的荒山坡或田地,割去灌木雜草,挖除樹根、竹鞭,全面挖深30厘米。結合翻耕土地,畝施腐熟人畜糞肥1500―2000公斤,土肥混勻,開好排水溝。2―5月上旬,挖取健壯的一二年生野生竹作種竹,每株留鞭20厘米左右。保留蔸部及竹鞭帶土約5―10公斤,截去頂梢,留4―5盤枝,植入與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內,畝植1300株左右。做到栽時讓鞭根自然舒展,栽后及時澆足定根肥水。
二、合理施肥。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中下旬結合松土除草,畝用尿素、鉀肥各10―15公斤,磷肥50公斤均勻施于蔸、鞭際,以利筍芽壯長快發;7―8月份結合松土清鞭,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促筍芽萌發。
三、松土清鞭。山竹山筍一般無大小年現象,每年的7月至8月份都要進行鏟山松土,深度視竹鞭在土層中的深淺而定。在松土的同時要截去老、弱鞭,并對生長健壯的露鞭給予理順后埋入土中,山竹的竹鞭一般在四五年后便喪失發筍能力,故每隔3年須“清鞭”1次。并結合清鞭松土,施足腐熟有機肥,以利新鞭的生長和筍芽萌發。
四、留養母竹。從第二年開始,逐年進行竹齡結構調整。應在出筍高峰期的后一時段做好留養母竹工作,一般每年每畝留養新竹600―700株,并于秋、冬季間伐同數量的老竹加工竹藝品增收,使每畝活立種竹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